(新加坡9日訊)母子情深!一條繩子繫著兩張輪椅,也緊緊繫著一對母子的感情。44歲輪椅男用繩牽著坐在輪椅的74歲失智聾啞母,過去三年來,天天花三小時搭地鐵,從盛港住家來返牛車水,在咖啡店坐上四小時,只因母親不舍老地方,要到這裡找老街坊聊天。
據知情者指出,他在牛車水克羅士街(Cross Street)第34座組屋,經常見到一對以輪椅代步的母子出現在咖啡店,一呆就是整個上午,下午時分才離開。
他是今年44歲的麥志偉,身旁一名笑臉迎人、忙著四處撿空瓶罐的老婦是他74歲的母親梁秀鑫。
麥志偉指出,他們的老家就在對面第51座的組屋,也是他成長的地方。「媽媽和我在這裡生活了40多年,三年前搬去盛港,但她不適應那裡的生活,每天都嚷嚷要回來走走。」
麥志偉說,當年的一場意外令他失去行動能力,因此只好想辦法用輪椅「拉」著母親往返兩地。
「媽媽年紀大了不能走遠路,我找了張輪椅給她,用一條繩子把我們的輪椅系在一起,用我的電動輪椅,拉著她的輪椅從盛港住家到地鐵站搭地鐵到牛車水,就要花上一個半小時。」
問及為何天天這麼辛苦帶媽媽「回老家」?麥志偉說,媽媽自幼因高燒而失聰,也無法開口說話,如今老來又失智,一輩子過得曲折坎坷。
「她最喜歡在這裡收集舊物還有跟相熟的老鄰居見面打招呼,我不想剝奪她唯一的樂趣,但我們身體都不好,通常只能呆上四小時就要回去休息了。」
「孝順兒子輪椅拉母親」的溫馨一幕在咖啡店已不是新鮮事,攤位助手羅先生(53歲)說,每天都能見到母子倆在角落和街坊敘舊,大家都很包容,也很歡迎他們的到來。

麥志偉在自己和母親的輪椅之間綁上繩子,每天早上「拉」著母親到牛車水一座咖啡店。
二哥負責生活起居,父母二人皆聾啞,兄弟自創簡單手語,與父母溝通。
麥志偉說,他是家中的幼子,上有兩個哥哥,父親已在13年前過世。他與二哥、母親三人同住,目前一家的生活重擔由任食閣助手的二哥一手撐起。
「爸媽都是聾啞人士,哥哥和我從小就通過簡單的手語和他們溝通,都能互相明白對方。」
人們也多次見到母子倆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就能相互意會,這般「有聲勝無聲」的交流方式並非一般人能輕易領會的。
一場意外導致他下半身癱瘓,還丟了工作,生活艱辛卻堅持不送母親入療養院。
人們發現麥偉志即使在炎熱的天氣下,脖子和肩上依然繫著厚厚的圍巾,在訪問過程中,他也不時痛苦撫頭,神經線受損的左手不停顫抖。
「三年前我發生了一起事故,雖然幸運撿回一條命,但之後就無法走路,身體其他部位也遭受嚴重創傷。」
曾任技師的他,自此失去經濟來源,僅靠積蓄和二哥的救濟過活。
他說,曾經有社工建議他將失智的母親送入療養院,但都被婉拒。
「媽媽不喜歡陌生的地方,這裡是唯一一處能讓她安心、開心的地方,我不會把她送走。」
聾啞母親年輕時,任勞任怨打工養家,輪椅男心存感激說:「她是我的媽媽,我不照顧她,誰來照顧?」一片孝心令街坊感動。
麥偉志說,母親雖然聾啞,但年輕時什麼工作都能做,甚至連送煤氣罐這類苦活都過,把三個兒子拉拔成人。
「以前媽媽工作時常常被人欺負,但還是和父親一起賺錢養家。」
麥偉志感激母親養育之恩,內疚無法工作賺錢,讓母親過得更好,唯一能做的就是天天陪她到熟悉的地方走走。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