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叔儘管失去視力,依然靠著「緊跟隨前方者」完成16場半馬拉松。
(新加坡4日訊)62歲阿叔32歲患青光眼,8年前更是雙目失明,靠著「緊跟隨前方者」,12年完成16場半馬拉松。
這位半程馬拉松健將是62歲的黃先生。他30年前被診斷患青光眼,後來右眼神經逐年退化,左眼則是低視力,8年前雙眼被診失明。
他披露,人多的地方出行成挑戰,唯靠著「緊跟隨前方者」、利用他人為「引導員」走動。他在參與跑步項目時,也會進跟隨前方者,一步步小心前行。
過去的12年,黃先生完成了超過40個跑步項目。
他認為,儘管失去視力,仍可以努力做出調整和適應環境,過著獨立、活躍的生活,活出精彩。
新加坡眼科研究學院資深醫師科學家程景煜教授,昨天受訪時說,每年大約有4萬人次的青光眼病患到眼科中心進行治療,其中有40%至50%病人屬於中度至深度青光眼病人。
「在我們的社區,有70%患青光眼者沒有被發現和被診斷的,相信是因為沒有很簡單而且有效的方法去診斷出。」
程景煜教授說,一般醫生會建議,患有深度(600度以上)近視、有家族青光眼史的高風險群,儘早進行詳細檢查,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有更高几率患青光眼。
「患有青光眼病人,一輩子都需要使用藥物。90%的青光眼藥物都含有防腐劑,而不含防腐劑藥水價格比含防腐劑的藥水貴三倍。醫生建議,眼睛比較敏感的病人使用不含防腐劑藥水。」
青光眼和白內障等各種眼疾纏身,土木工程師每天勤用眼藥水,成功控制住病情。
劉先生(56歲)7年前被診斷患上青光眼,患病前他曾完成一次白內障手術,以及進行手術植入鏡片來矯正老花眼和一度高達700度的近視,眼睛也出現飛蚊等情況。
他使用不含防腐劑的眼藥水,降低對眼睛的副作用,也成功控制住病情,如今如常生活,以及工作。
「患上青光眼,需要我每天滴眼藥水,我把藥水放在床邊,提醒我每晚都要這麼做。現在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研究顯示,近視超過600度的華人患上青光眼的幾率,是沒有近視的華人的15倍。
這項研究由新加坡眼科研究院(SERI)和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SNEC)於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展開,針對711名患有青光眼、平均年齡為大約70歲的華族病患進行。
研究也顯示,有家族病史的華人患上青光眼的可能性是其8倍。
此外,研究人員也就早前已經針對馬來族和印族所完成的類似近視與青光眼研究,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從三項研究中發現,近視越嚴重,更容易患上青光眼,而華人比馬來人和印度人更容易患上青光眼。
Post in:中國報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