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網上政府公信力的討論很多,熱熱鬧鬧的。正好新加坡有件女傭盜竊案的新聞,拿來說說政府公信力是怎麼產生的。
這事兒有年頭了,是2017年的事。樟宜機場集團前主席廖文良家的女傭莉雅妮被偷竊廖家總值3萬4600元的財物,一審被判罪成和坐牢26個月,但她在2020年9月向高庭上訴得直,洗脫偷竊罪名。

事件雙方的社會地位相差懸殊,一個是商業大佬,一個是印尼來的女傭。新加坡的女性通常是不做家務的,不論是富豪還是普通家庭都僱傭女傭。女傭有點不檢點行為,僱主一般都是找直接找她們說清厲害,交出東西,買機票送回國,讓她們無法再來新加坡打工就是了。一般不會送到警署,除非偷的東西被揮霍了。

這個案件引起了法律援助律師的注意,發現有蹊蹺,免費為其辯護。案件焦點是些用舊的名牌包包什麼的,雖然是奢侈品,但大多掉了漆、開了線、金屬生了銹。廖家堅持說是女傭偷的,女傭堅持是主人家不要了,送她的。
歷經3年的調查,官司一直打到新加坡最高法院,最後,女傭莉雅妮終於洗脫罪名,得以回到家鄉。
事情就這麼完了嗎?當然不會,劇情馬上反轉啦。既然女傭沒撒謊,那就必然有人撒謊。新加坡警察、控方繼續展開調查,廖文良的兒子被警方逮捕,後被起訴。前天,他在法院認罪,承認做偽證。

而警方的疏忽,2名警官已經被處分。至於主控官(相當於國內的檢察院)是否要被處分,國會正在激烈辯論。
這個案件對老百姓來說有什麼意義?它讓老百姓相信政府的公信力,相信當他們和地位懸殊的人對簿公堂的時候,政府會站在公義一邊。所以公信力不是說出來的,是通過點點滴滴的小事塑造出來的。
文章結尾前,耳邊突然響起了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主題曲「清官謠」: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