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人士在新加坡金融中心一帶享用午餐。(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全球範圍內專業人士短缺而引發的「全球人才爭奪戰」,正在繼續進行著。
如今,有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加入這場搶人大賽。不少國家紛紛在增加移民名額上限的同時,也降低批准門檻。
芬蘭:專業人士的居留簽證辦理時間過往在16天至24天內。今年6月,該國推出快速通道計劃,讓透過此計劃申請居留許可證的專業人士、初創企業家及其家人,在14天內就能收到當局的決定。這是目前移居芬蘭的最快方式:舉家移民,兩個星期就能輕鬆搞定。
加拿大:上個月宣布,今年有望達到向逾43萬境內的臨時居民發放永久居留權的目標,是澳洲目標的兩倍多。早前已讓2萬名醫療行業工作人員、3萬名選定職業中的工人和4萬名留學生在短期內就拿到了楓葉卡,可以說是「臨時居民轉永居的大赦通道」。
德國:計劃為專才提供快速入籍通道,並放寬對家庭成員入籍的語言要求。
泰國:當局9月推出10年居留簽證,希望在未來五年內吸引100萬富人或高技能人士移居泰國,還能享有泰國國際機場的快速通道服務等好處。
新加坡:明年1月推出為期五年的頂級專才准證,這比專為引進外來科技人才的科技准證(Tech.Pass)多三年。申請者月薪必須至少達到3萬新元。在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和學術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個人,則可不必滿足月薪門檻。同時,也允許其配偶,無需工作準證而可自由從事任何職業。
英國:用「高潛力人才簽證」釣外國名校畢業生,不必先拿到任何工作offer就可以到英國生活,還可以自由從事任何工作、靈活地轉換工作或僱主,而且還無需公司擔保。
紐西蘭:出台老年護理、建築和基礎設施、肉類加工、海鮮、季節性滑雪行業和探險旅遊行業的行業協議,豁免中位數工資要求,方便行業引入更多移工。
澳大利亞:當局9月宣布把本財政年永久移民的上限從目前的16萬提高至19萬5000人,為了加速簽證申請程序,政府更在未來九個月斥資3610萬澳元(約3436萬新元)增加500名人手。政府還將允許從衛生、工程和信息技術等技能短缺領域畢業的國際學生,在澳大利亞再逗留和工作兩年,這意味著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將分別能夠在澳大利亞逗留四年、五年和六年。

澳洲上班族。(路透社)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全球人力資源管理公司 CXC的亞太地區客戶服務總監Darren Morris將目前的國際勞動力市場形容為處於「瘋狂競爭狀態」。 他告訴《海峽時報》,企業正在迅速適應這場搶奪賽,例如允許員工遠程工作。
在談到澳大利亞公司的情況時,他說: 「我們的一些客戶希望吸引在疫情期間離開澳大利亞的人回返,或者允許員工離開澳大利亞,讓他們遠程工作。」
澳大利亞內政部長奧尼爾在峰會上說,當地有史以來首次不是外籍專才的首選目的地。
那些在世界各地流動的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希望在加拿大、德國和英國等國家生活,而這些國家也正在鋪開紅地毯歡迎他們的到來。
例如,想要移民澳洲的人非常歡迎當局最近提高移民名額上限的決定,但也表示擔心這將增加對名額的需求,並可能增加簽證的漫長等待時間。
35歲的中國電氣工程師張文軍(音譯)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台(ABC News),他早在2019年就提交了簽證申請,計劃將自己的技能應用於可再生能源行業。
他說:「我認為移民配額的增加絕對是個好消息,這表明新政府明白技術移民的重要性。」
今年早些時候,蘇黎世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專才不僅被經濟機會所吸引,也會被能發揮所長的機會所吸引。
這項研究考察了瑞士不同的勞動力市場,發現高技能專才被那些專業程度更高、技術掌握程度更高的領域所吸引。 參與研究的莫納什大學教授Johannes Kunz就指出, 吸引移民的政策不應只是提供增加簽證配額。
經濟機會是移民選擇移民目的地的主要驅動因素。雖然額外的簽證可以加速外國人才的技能供給,但改善當地商業條件,來創造或改善經濟機會,是填補當地技能需求的一個關鍵的現代政策工具。

新加坡中區的上班族。(聯合早報)
其實,這年頭光靠簽證政策、經濟機會這些甜頭來吸引人才已經不足夠了,專才們也看重當地所能提供的生活方式。
這就包括生活質量,交通是否方便,休閒的選擇、當地的文化和對外籍人士的友好度、職場文化、以及最最最重要的生活成本等。
InterNations在2022年對1萬2000名外派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在全球52個地區,最受專才青睞的前五名分別是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台灣、葡萄牙和西班牙。
新加坡則排名第十,「輸」在無法很自由地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生活成本太高了。
被點名卻未推出吸引專才政策的地區,真的應該好好想想如何把專才們收入囊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