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人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新加坡特別熱鬧,持續長達一個月之久,超越所有其他華人傳統節日。不說別的,單單在陰曆七月期間的歌台遍地開花,通常一個晚上十幾場,每場觀眾至少一兩千名。另外每晚還有多場中元宴會,一個月下來,參與中元節活動的民眾少說也有六七十萬人次,包括辦歌台、宴會、購買福物與祭品等等的開銷,整個中元節的總花費估計是上億元。
中元節已演變為「多元節」
中元節是新加坡一道奇特的風景線,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俗活動,據說,這也是新加坡的另一個世界第一。不是說其他華人聚居地區就沒有中元節活動,但是搞得如此熱火朝天,遍地開花,似乎只有新加坡。
一直有人質疑中元節活動的正面意義,新加坡不是早已進入高科技時代了嗎?人們怎麼還那麼熱衷於祭鬼活動?新加坡人是怎麼讓電腦與「好兄弟」(民間因避諱,把鬼稱為「好兄弟」)「和平共處」的呢?
儘管中元現象幾十年來一直受到批評,但是至今依然興盛不衰,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德國19世紀哲學家黑格爾有個著名的命題: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中元現象能在新加坡延續百餘年,必有它的道理,不是簡單一句「封建迷信」就能說得清的。聯合早報在2001年8月12日有則帶分析性的報道,指出中元節在新加坡實際上已演變成「多元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