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圓明
圖片:圓明
編輯:海軍

現在世界疫情越演越烈,至於是從什麼地方來新加坡的成了值得關注的嚴重問題,不過我這裡說的是針尾維達雀Viidua macroura,它每年都是在這個時候回到新加坡的,那麼是從哪裡回到的?
自我上傳針尾維達雀照片後,鳥友們紛紛好奇地問,怎麼新加坡也有這種鳥,鳥友們都是不遠萬里趕赴非洲拍到針尾維達雀的。確實,針尾維達雀原產非洲,1764年在非洲貝寧維達被觀察到並予以命名,故稱維達鳥。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此外,也被引入到新加坡,葡萄牙,波多黎各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這樣,新加坡也能見到針尾維達雀了。






針尾維達雀學名Viidua macroura,雀形目Passeriformes,維達雀科Estrididae,維達雀屬,針尾維達鳥種。維達雀屬包括15種鳥。
雄性和雌性鳥的體長在非繁殖期都是13cm,但在繁殖期,雄性鳥的尾巴能長達20cm左右,總體長達到23cm是雀類中尾巴最長的鳥。


在非繁殖期,雌雄都呈黃褐色羽毛並具條紋,腹部為白色。
在繁殖期雄性鳥變成美麗的黑藍色,冠部,背部和尾巴為黑藍色;翅膀為深褐色,帶有白色斑點,腹部和頭頸為白色;鳥喙是鮮紅色。繁殖期,雄鳥的領地有幾隻雌鳥,此期間,雄鳥幾乎花費全部時間來炫耀自己的裝飾,它拖著長長的黑色尾羽在空中頻繁飛翔、懸停、站樁歇息,尋找配偶求愛、交配,同時驅趕入侵其領地覓食的其它鳥類。它有精心製作的求愛飛行表演,包括懸停在雌鳥上空,以顯示它的尾巴,同時在高空唱起快速的吱吱的情歌。



食物主要是草籽,種子,也食水果,偶爾吃小蟲和蝴蝶。
針尾維達鳥也是巢寄生鳥,因為雌鳥無力獨立哺育幼雛,因此將每次所產2~4枚卵產於其它鳥類的鳥巢中,一般是選擇梅花雀科鳥類的巢,幼鳥由寄主喂養長大。與著名的流氓鳥杜鵑不同,針尾維達鳥成鳥和雛鳥並不破壞寄主的卵和雛鳥。雌鳥一旦完成產卵,因為沒有了養育幼雛任務,於是也盡情去玩了。


有時真是讓人費解,這樣一來,難道巢寄生鳥不僅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父母,也都不認識它們的祖宗和子孫了嗎?有意思的是,在葡萄牙語中維達實際上就是寡婦的意思。
在新加坡,一般是在繁殖期見到針尾維達鳥,那,其它時間它都到哪些國家去玩了呢?


園明2020年7月14日寫於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