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大榴槤——濱海藝術中心
連日來一直下雨,昨天夜裡雷聲陣陣,一度是傾盆大雨,今天還在淅淅瀝瀝滴雨,連日的酷熱終於降了溫。
按照課程安排,今天集體到市區考察。據說三個月里我們將有7-8次的外出考察,目的應該是讓我們親身感受教育發展、科技進步、社會文明給新加坡帶來的巨大變化吧。
從學校出發,沿途依然綠樹成蔭、風景如畫。路邊快速閃過的高樓現代又時尚,如同一件件藝術珍品散落在這座巨大的花園中。時時讓我感受到,城市的規劃建設者一定是用盡了心思。

途徑濱海藝術中心
引領我們參觀的「蔡導」一路上侃侃而談,言語中充滿了自信與自豪。他說,因為填海造田,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一直在增加,現在有720多平方公里,因為規劃合理,土地並不緊張,不像香港那樣擁擠。
作為世界的金融、航運、貿易等多項服務中心,在如此狹小的島上光機場就有5個。他說新加坡能夠迅速崛起實現騰飛,並能持續發展和繁榮,即有天時地利,更要感謝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先生。
是他帶領新加坡從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島發展成一個現代發達的強國。新加坡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和台灣、香港、韓國並稱「亞洲四小龍」,但今天的新加坡已經超過台灣20年,也超越了香港,人均GDP排在了世界第五位。在全球世界級城市名冊中也名列第五。

金融街的高樓大廈
首站到了維多利亞劇院和音樂廳,這是新加坡地標性建築之一。
遠遠望去,建築通體白色,與藍天和綠草坪相稱,純凈、莊重、充滿靈性。她建於1862年英殖民時期,原來是市政廳,如今是新加坡交響樂團的常駐地。周邊就是新加坡最繁華的金融一條街,高樓林立,相對於這些競比天高的現代建築,維多利亞劇院愈發沉靜,古色古香。

維多利亞劇院和音樂廳
引我注目的是樓前那尊黑色雕像。在白色建築的映襯下格外醒目。雕像人物兩臂交叉,凝視前方,若有所思,這是誰?
「史丹福.萊佛士爵士」。一句問話又打開了蔡導的話匣子。
萊佛士是新加坡的開埠者。英國殖民時期的政治家。是他發現了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並大力促成英王投巨資建成軍事基地,接著又把新加坡建成自由貿易港。他擔任新加坡總督時,對新加坡的開闢、建設、法制和長遠的規劃立下不朽功績。由於常年奔波勞累,45歲便病逝。而新加坡卻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

萊佛士爵士雕像(百度圖片)
萊佛士在新加坡家喻戶曉。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他。許多的建築物、私人機構、街道和百年名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東華大學萊佛士國際設計學院、萊佛士廣場、萊佛士書院、萊佛士醫院、萊佛士酒店和萊佛士網絡超市、史丹福路等等。
忽然想起了臧克家那句話:「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同學們在萊佛士塑像前合影
魚尾獅公園,這是遊客必到的打卡地。魚尾獅是新加坡精神的象徵。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語「獅城」的諧音。
魚尾獅的設計概念是將現實和傳說合二為一:傳說一位印尼王子乘船至此,一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勇猛、剛健的獅子,王子認為這是吉兆,便決定開發建設這片陸地,取名「獅城」。
塑像的魚尾造型,既代表新加坡從漁港變成商港的特性,也象徵著當年飄洋過海、南來謀生求存、刻苦耐勞的祖祖輩輩們。

蔡導說魚尾獅一家四口,坐落在新加坡不同的景觀處,在這裡的是「獅媽媽」,表情柔和,而聖淘沙附近的那座,表情比較兇悍,就是「獅爸爸」。因為這個地標太有名了,人們都在搶著和魚尾獅媽媽合影。
順著魚尾獅的目光望去,新加坡河對面就是那個令人神往的酒店,如今是最現代最網紅的打卡聖地,它的造型太獨特了,三座高樓並矗,共同扛著一個巨大的輪船造型的樓。這就是號稱當今世上最昂貴酒店——濱海灣金沙酒店。

濱海灣金沙酒店(百度圖片)
據蔡導說,它投資40億英鎊。設有蓮花外形的博物館、豪華的劇院、游夜總會、賭場,更配有先進技術的大型會議及展覽設施,有可容納 45,000 多人的會議中心,是一個商務與休閒完美結合的大型綜合體。更令人叫絕的是位於57層樓的室外無邊游泳池,導遊說,站在那裡,就如同登臨世界之巔。

濱海灣金沙酒店樓頂的無邊游泳池(百度圖片)
登臨世界之巔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我們沒法親自體驗。上攜程網酒店預定查看——濱海灣金沙酒店,7024元起價,卻還表明:「已經訂完」。My god!
拍個照吧,咱只能打個卡。

又看到了那座熟悉的雕像,萊佛士爵士!
在這裡,新加坡河岸邊,是他當年登陸的地方。這尊雕像呈白色,依舊是兩臂交叉,凝視前方,若有所思,他目光所望就是新加坡今日的繁華。

萊佛士塑像(百度圖片)
田老師,5月30日起,作為訪問學者,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參加為期3個月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研修,應《奚遊記》特邀,答應定期將所見所修所想以日記形式和《奚遊記》讀者分享。在此,特表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