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來芽籠吃、喝、玩、樂。
新加坡雖然在世界地圖上只是一個小點,但每個區都有獨特的特點。以芽籠為例,各位會怎麼描述芽籠?
最近,一個名叫Greg的外國人在TikTok上分享了他對芽籠的看法。
Greg在芽籠住了一年,他在一個40秒的視頻中說,他確信在芽籠只會遇到三種人。
第一種:人是芽籠的居民,包括當地人和住在旅館的遊客。
第二種人:根據Greg的說法,是美食愛好者,是來這裡吃飯和喝酒的。他也列舉了一些受歡迎的深夜食物點,如芽籠Lor 9的田雞粥和旺角點心。
第三種人:就是大家心裡想的那種」有其它目的而來的「,他也把攝像機對準了一個寫著「69」的亮紅色閃爍標誌(懂的人都懂)。
在評論部分,網友們發現Greg對第三種人的暗示很有趣。
有用戶明確提到「這是一個紅燈區」,表達了第三種人經常去芽籠的不言而喻原因。
另一個用戶提到,人們也會去芽籠買新鮮榴槤。
還有一個用戶指出,該地區新開了很多咖啡館,改變了咖啡店和水果攤的常態。
其他用戶指出,芽籠作為臭名昭著的紅燈區的日子可能已經過去了。根據2015年《海峽時報》的一篇文章,芽籠的部分地區被重新劃分,以供混合使用。
城市重建局(URA)表示,他們打算將芽籠路、芽籠22巷和芽籠4巷之間的地區從「住宅/機構」重新分類為新的「商業/機構」分區。
但在進行這一調整之前,URA計劃徵求警方和其他各個機構的意見。隨後,這些重新劃分的地區可能會成為辦公室、商店、娛樂場所如卡拉OK或社區俱樂部的地點,而不是新的住宅單位。
@certified_gmo
Been living in Geylang for a year now and im convinced theres only 3 categories of people you』ll find in this part of the city. Do you agree? Which category do you fall into ? #geylang #singapore #sgtiktok
♬ C.R.E.A.M. (Live Instrumental) – 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