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27日新加坡政府出台新一輪降溫措施後,除去本地公民和PR的剛需房,以及美國護照之外,外國人買房的成本已經變得相當高昂,需要支付相當於房價60%的額外印花稅,講真的,即便我是全球首富馬斯克,我也心疼這筆錢,畢竟這部分開銷並不算進房子本身的價值,而是上繳給政府的門票錢。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外國人而言,新加坡還有啥投資機會嗎?其實是有的,那就是新加坡的商業地產。
新加坡的商業地產有5種類別,分別是店屋,辦公樓,工業樓,零售店面以及酒店。它相較住宅地產有三大優勢。

第一:無需支付高額的額外印花稅。購買商業房產,只需要繳納最高5%的印花稅,但是無需繳納住宅高達60%的額外印花稅。如果房子是1000萬,那就是節省了600萬的稅費。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商業地產的賣家是GST註冊公司,那麼買家是要支付8%的GST的,但別擔心,只要買家用公司的名義買,並且也註冊了GST,那麼這筆費用可以在交易完成後退稅。
第二:低廉的房產稅。自2015年以來,新加坡商業地產的房產稅率就是年值的10%,無論用途,還是金額大小,稅率都是固定的。那什麼是年值呢?年值就是房子扣除裝修和物業費用後一年的租金收入,這是每年新加坡稅務局評估的。
第三:大額的資金池。核心片區的優質商業地產非常稀缺,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是許多基金公司,家族辦公室的心頭好,因此總價也較高,可以一次性承接大額的投資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