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住的城市新加坡街上沒有電線桿
2017年,巴黎、香港、倫敦、新加坡等世界主要城市,已經實現100%無電線桿。新加坡大街上看不到一根電線桿,電線全部安排在地下走,馬路上只有路燈杆及交通設施。進入組屋的各種電線都集中在一樓的電線盒子裡面,再進入各個家庭,組屋內也看不到明線。

02 「電線桿」去哪兒了?
從上世紀90年代末,新加坡首次在濱海灣推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成為新加坡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方面一個成功案例。這條地下綜合管廊距地面3米,全長3.9千米,工程耗資8億新元(約合35.86億元人民幣),集納了供水管道、電力和通信電纜,甚至垃圾收集系統。這也使新加坡極少出現反覆開挖路面的「馬路拉鏈」問題。

03 高瞻遠矚的城市規劃
新加坡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是有詳細規劃設計的:地表以下20米內,建設供水、供氣管道;地下15米至地下40米,建設地鐵站、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和實驗室等設施;地下30米至地下130米,建設涉及較少人員的設施,比如電纜隧道、油庫和水庫等。

04 眼界是留學的重要收穫
新加坡的治國之道:廉潔、高效、包容、居安思危......,不融入其中,很難理解其精華,更談不上學以致用。所以留學階段除了獲得學業的正面外,眼界的開闊,思維的提升更是留學的高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