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人才缺乏
調查發現,本地企業對聘請和培訓電動車專才持開放態度,但認為現有的勞動力缺乏相關技能。
職總恆習發布的「電動車行業報告」對200名已經或有意在電動車領域開展業務的僱主進行了調查。
結果發現,只有14%的僱主認為,現有勞動力擁有電動車相關技能。因此,多達80%的僱主表示,有意聘請更多這方面的專才;其中將近60%也說,他們有意在未來進軍同電動車相關的新業務。
有鑒於此,幾乎所有僱主對讓員工接受相關培訓,持開放態度。

他們也同意,傳統車輛駕駛員必須提升技能和學習新技能,才能跟得上這個新興行業。僱主有意為雇員提供的培訓領域包括:電動車安全、電池管理、電氣安全、維修、充電管理等。
電動貨車註冊量超燃油車
本地今年首季新註冊的貨車中,52%是電動車。這是本地新註冊的車輛中,電動車首次超過內燃式引擎的車子。去年全年新註冊貨車中只有24.5%是電動車。
根據陸路交通管理局的統計,單在今年首三個月註冊的電動輕型貨車就有940輛,而去年一整年註冊的電動輕型貨車是1484輛。

目前註冊電動輕型貨車的都屬於較大型的公司。這些業者能夠在公司安裝自己的電動車充電站,解決電動貨車的長期充電問題,因而推高新註冊電動貨車的數量。
今年4月1日起,減排表現最高的A等級電動商用車可享有的獎勵金從3萬元減半至1萬5000元,這也可能導致買家們趕在3月31日前完成註冊。
而另一個可能導致電動貨車註冊數量飆升的原因,是鼓勵商用車車主減低碳排放的早期換車計劃。
今年1月至3月,包括大型貨車和巴士在內,使用早期換車計劃註冊的車輛有2512輛,而使用新擁車證註冊的只有408輛。相較去年同期使用早期換車計劃註冊新貨車的1712輛,增加了800輛。
如何挑選?
以今天電動車儲備的能量,電池不再是人們顧慮的關鍵,很快的,該買誰的電動車?這才是要做的功課。
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電池續航里程逐漸增加,充電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因此電池續航不再是購買電動車時人們最擔心的問題。

當考慮購買下一部電動車時,有幾個關鍵因素需要考慮和做功課:
01 品牌信譽和口碑
選擇知名且有良好口碑的電動車品牌通常能夠提供更可靠和質量保證的產品。
02 技術和功能
關注電動車的駕駛性能、智能化功能和安全配置,選擇適合個人需求的車型。
03 充電基礎設施
考慮所在地區的充電設施覆蓋情況,是否方便進行充電。
04 車輛價格和補貼政策
了解車輛價格和各地的電動車購車補貼政策,以確定最佳購買時機。
05 環保和可持續性
考慮電動車的環保性能和對環境的影響,選擇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車型。
06 售後服務和保修政策
了解品牌的售後服務質量和保修政策,以確保後續維護和保養的便利性。
07 用戶評價和試駕體驗
儘量多聽取其他車主的評價和試駕不同車型,了解實際使用體驗。
可以查閱汽車相關網站和媒體的評測和比較,了解各個品牌和車型的優缺點。此外,參加車展或到經銷商進行試駕,親身體驗不同車型的表現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重要的是根據個人需求和用車習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動車,以確保購買到最合適的車型,為您的出行帶來便利和愉悅的體驗!
特斯拉 or Others?
目前來說,特斯拉是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軍品牌,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品質和市場份額都占據著重要地位。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在續航里程、性能、充電速度和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表現出色,吸引了全球範圍內的消費者和投資者。
然而,中國電動車品牌在近年來也在積極發展,並且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大力支持和發展政策,促進了本土電動車企業的崛起。一些中國電動車品牌在續航里程、充電速度、價格等方面有所優勢,並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

有些中國電動車品牌也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擴張,試圖進軍全球舞台。例如,像NIO、XPeng、BYD和Li Auto等中國電動車企業都在向國際市場拓展,嘗試挑戰特斯拉的領導地位。
雖然中國電動車品牌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競爭力,但要超越特斯拉並引領全球電動車市場,還面臨著許多挑戰。特斯拉在技術創新、充電基礎設施和品牌影響力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中國電動車企業需要在這些方面不斷努力提升。另外,全球市場的競爭激烈,還有其他國家的電動車品牌也在積極發展。

總的來說,中國電動車品牌在電動汽車領域具備潛力,並且在國內外市場都在蓬勃發展,但要超越特斯拉並引領全球電動車市場,仍需要時間和持續的努力。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我們可以期待在未來看到更多的創新和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