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義閣巴剎與熟食中心的菜頭粿攤經營26年,黑菜頭粿比白菜頭粿貴5角至1元,引起顧客質疑。老闆娘指出,用好醬油,所以有差價。

(莊耿聞攝)
有讀者指宏茂橋1道341號的德義閣巴剎與熟食中心的菜油菜頭粿攤位,售賣的黑白菜頭粿價錢不一,黑菜頭粿比白菜頭粿貴至少5角。記者走訪時,發現白菜頭粿的價錢與市面上相差無幾,小中大盤分別是3元、3元5角、6元,不過黑菜頭粿卻比較貴,小盤和中盤貴5角,大盤更是貴了整整1元。
老闆娘楊玉蓮(60歲)受訪時告訴記者,差價的原因是甜醬油。
「我用的甜醬油比較好,也特別貴,一瓶就要10多元。大家都愛吃黑菜頭粿,如果價錢一樣,那我就會虧錢。」
她也說,所用魚露也與大多數攤位不同,價格貴一倍左右。
記者發現,其他菜頭粿攤位的黑白菜頭粿都是一樣的價錢。其他受訪攤販則表示:「黑白菜頭粿的成本差不多,買的人數也差不多,所以沒有必要區分價錢。」
攤位助手:黑菜頭粿顧客
占了六成
不願透露姓名的攤位助手透露,雖然黑菜頭粿較貴,平時購買黑菜頭粿的顧客依然占了六成。
受訪顧客何女士(43歲,旅遊業)說:「這攤的粿特別軟,我也更愛吃黑菜頭粿,所以我大多時候買的是黑的。」
顧客謝女士(45歲)認為,「主要是看口味,喜歡淡的就會買白菜頭粿,價錢不重要。」
記者也買了黑白菜頭粿各一份,菜頭粿確實鬆軟,而黑菜頭粿還比白菜頭粿多一份鮮甜,味道層次比較豐富。
老闆娘:粿自製所以口感佳
老饕遠道來買

(莊耿聞攝)
不少顧客遠道而來,老闆娘不擔心價錢高嚇跑顧客。
楊玉蓮說,菜頭粿都是自製的,口感佳,不少顧客也慕名而來。「不少顧客都是因為我自製的菜頭粿來的,現在已經很少人自己做了。如果因為貴一點不吃,也是他們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