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期的國慶集會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再次表示,新加坡不會抗拒更多海外工作人士的到來,因為這些海外人士不僅做了貢獻還「加強了新加坡的團隊」。同時他也呼籲新加坡人不可給人一種國家對外國人有敵意的印象,因為這將嚴重損害新加坡作為國際中心的聲譽,並導致投資、就業和機會的損失。
新加坡需要向世界非常清晰地表明,它決心保持開放。
其實除了政策之外,新加坡人的心態和價值觀也必須是外向以及有前瞻性的,這也包括了放眼到國外,歡迎新思想和人才,以及接受競爭和變化。一直以來,這些價值觀幫助新加坡從一個移民國家轉變為一個國際化且充滿活力的國家。這是新加坡需要堅持的。
除此之外,新加坡將在未來兩個財政年度從外匯儲備中提取537億新幣,以支持疫情期間的經濟。
為了在未來有新的增長,就業機會和繁榮,就需要保持新加坡作為商業中心的地位,因此會允許更多人以安全的方式進出新加坡。
新加坡還必須保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的跨國公司,為本地人創造更多工作崗位。經濟發展局同時說服了一些大公司,如輝瑞的新冠疫苗合作夥伴BioNTech,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半導體製造商GlobalFoundries正在新加坡建設其第六個晶圓實驗室,而通信技術公司Zoom已在該國開設了一個新的研發中心。這些都是為了更好的引入投資,開拓未來的經濟發展。
但說到底,新加坡未來更需要的是能提供貢獻的海外人士,雖持續對外開放,卻會控制數量和質量,資質會比以往更加的看重,所以越早辦理越容易通過,越往後的門檻會阻止更多出國的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