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公眾到立化中學外獻上花束致哀。有些花束附上小卡片,寫著願死者安息,也有人在花束旁放小玩偶。(海峽時報)
作者 劉振揚
轟動全國的校園命案目前仍在審訊調查中。儘管各方出面呼籲坊間切勿隨意揣測,卻難以消除每個人心中的疑問,好多好多的問題還在等待被解答,心靈受到創傷的傷口仍在癒合中。
翻閱報章時,我看到一張由民眾放在校門口的鮮花的照片。在信息爆炸、輿論紛紛的年代,一束簡單的鮮花反而讓人感覺到人間有溫情。

(海峽時報)
我們大人不懂
雖然事件原由還在調查,但我相信這起事件對立化同學的打擊相當大。我也想藉此機會給所有正在求學的青少年打氣。一年半活在疫情的日子裡,對於你們的成長曆程,身為「大人」的我們確實有許多「不懂」的地方。
我們不懂,疫情打亂了你們學習的步伐,你們要如何在更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整年的課程。
我們不懂,沒有課外活動,沒有露營、比賽、出國交流,甚至無法在校外和朋友聚會的日子是什麼樣的青春。
我們不懂,一會兒得上學,一會兒得接受篩檢,一會兒又要在家進行遠程學習是一種什麼樣的學習體驗。
我們不懂,戴著口罩考試有多麼不舒服。
我們更不懂,知道校園裡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後,你們要怎麼克服心裡不安的情緒。
離開學校的我們,不懂得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我看到的只是你們穿著制服上下學的身影,在一個不正常的年代,努力地和我們大人一起適應著看似沒有常態的「新常態」。
疫情一代不是草莓族
最近一期的《天下》雜誌封面獻給了今年的台灣大學畢業生。
經歷了大地震、大蕭條、大疫情等「大風大浪」後,該雜誌評論這一代年輕人更具韌性、更有警覺和彈性,不要再叫他們「草莓族」了!

(天下雜誌)
反觀新加坡正在求學的青少年,很多人都說生長在新加坡的他們很幸福,不知道什麼叫「苦」。跟許多地方的孩子相比,這一點我不否認,但這不能抹去或否定他們成長過程所面對的挑戰和壓力,以及他們所付出的努力。
疫情還在蔓延,現在又在原本屬於青年的七月份發生這起不幸的事件,我想對青少年,還有在幕後一直默默支持他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