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街頭,當鋪密度遠超銀行,全島超210家,年交易量破300萬次!
這座金融之都為何偏愛古老典當業?歷史基因、應急需求、奢侈品經濟與嚴苛政策交織,催生了獨特的「當鋪生態」。
本文以數據解碼行業繁榮邏輯,並揭秘入局門檻:從200萬新元資本到數字化突圍戰,傳統行業如何在新世紀重生?

一、新加坡當鋪為何如此興盛?
1、歷史基因:從民生救急到金融創新
新加坡當鋪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1872年,首家當鋪「生和當」由大埔客家人創立,彼時銀行業尚未普及,當鋪成為民眾應急融資的核心渠道。
這一傳統延續至今,新加坡當商公會數據顯示,目前全島當鋪數量超過210家,且三大連鎖品牌:ValueMax、MoneyMax、Maxi-Cash,占據近90%的市場份額,甚至部分企業已上市。
2003年,新加坡當鋪典當總額達13億新元,年增長8%。
2021年,儘管受到「大感冒」的衝擊,當鋪仍處理了366萬次典當交易,贖回率首次超過典當率(376萬人次),創下歷史紀錄。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2、經濟功能:靈活融資與普惠金融
當鋪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低門檻與高效率。
與銀行貸款相比,典當無需信用審核,流程僅需幾分鐘,貸款額度可達抵押物價值的60%-80%,利率為月息1%-1.5%,遠低於民間高利貸。
這種模式尤其契合以下群體:
中小企業主:短期資金周轉需求旺盛,疫情期間政府補貼(如僱傭補貼計劃)反而促使更多人贖回抵押物以儲蓄。
中低收入家庭:面對物價上漲,當鋪成為應急現金的「保險箱」。
跨境旅客:部分遊客將貴重物品典當作為臨時保險,回國後贖回。
3、文化認同:華人傳統與奢侈品經濟
華人社群歷來重視黃金、珠寶等硬通貨,而新加坡當鋪的現代轉型則瞄準了奢侈品市場。
三大連鎖品牌接受名表、鑽石、限量包等高端物品,甚至提供在線估價和二手交易服務,吸引了年輕消費者。例如,銀豐當(MoneyMax)2021年線上業務增長30%,顯示數字化對傳統行業的重塑。

圖/來源於統計局公開數據
4、政策支持:規範運營與行業升級
新加坡通過《典當商法令》(Pawnbrokers Act)嚴格監管行業,要求所有當鋪持有執照,並遵守利率上限、拍賣規則等。同時,當鋪需定期向警方報備交易記錄,確保合規性。
這種「鬆緊結合」的政策既保障了行業活力,又遏制了非法金融活動。

二、如何在新加坡開設一家當鋪?
1、法律門檻:申請執照與資金要求
根據新加坡律政部(Ministry of Law)規定,開設當鋪需滿足以下條件:
執照申請:向律政部註冊局(Registry of Pawnbrokers)提交申請,並通過背景審查。
註冊資本:至少200萬新元,且需繳納50萬新元保證金。
營業場所:需位於商業區,且通過消防安全與防盜設施檢查。

圖/來源於大興當鋪
2、關鍵步驟:申請開一家當鋪
第一步,提交公司註冊文件(如ACRA營業執照)。
第二步,提供股東與高管無犯罪記錄證明。
第三步,制定符合《典當商法令》的運營手冊(含利率、贖回規則等)。
3、經營策略:差異化競爭與數字化轉型
新加坡當鋪市場高度集中,新入局者需突破三大連鎖品牌的壁壘:
細分市場:專注小眾品類(如古董、藝術品),或提供高附加值服務(如免費鑑定、短期倉儲)。
科技賦能:開發線上典當平台,支持遠程估價與快速放款。例如,MoneyMax的在線系統可將貸款審批時間縮短至1小時。
跨界合作:與珠寶商、奢侈品零售商合作,打通「典當-銷售」閉環。
4、風險控制:抵押物管理與合規經營
估值體系:聘請專業鑑定師團隊,建立動態價格資料庫(如黃金每日國際金價聯動)。
贖回管理:嚴格執行6個月贖回期,逾期物品需公開拍賣,剩餘款項返還客戶。
反洗錢合規:記錄客戶身份信息(需出示護照或身份證),大額交易上報金融管理局(MAS)。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三、新加坡當鋪的未來趨勢怎樣?
1、老字號方圓集團,再開兩家當鋪
老字號典當企業方圓集團(ValueMax Group)看好市場對可持續珠寶的需求,2024年底,決定注資至少200萬元,在本地增設兩家新零售概念的當鋪,為客戶提供典當和購買二手珠寶的一條龍服務。
方圓集團第二代接班人、首席營銷官兼執行董事姚麗真,透露發展計劃,集團正籌備在馬林百列和宏茂橋的組屋鄰里區開設兩家新店面,並且把武吉巴督現有的店面,搬遷至區內另一個地點。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2、開當鋪注意事項
如果有計劃做當鋪生意,下面幾點需要考慮進去,也可以聯繫客戶經理,獲得幫助。
經濟波動:金價與奢侈品市場波動直接影響典當需求,需建立對沖機制(如黃金期貨合約)。
政策調整:若政府收緊利率上限或加強反洗錢監管,行業利潤可能壓縮。
技術顛覆:區塊鏈技術可提升抵押物溯源透明度,人工智慧可優化風險評估模型。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新加坡當鋪的繁榮是歷史傳統、經濟需求與文化習慣的共同產物。對創業者而言,這一行業雖競爭激烈,但通過精準定位與創新服務,仍可找到市場縫隙。
無論是應急融資的個體,還是尋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當鋪始終是新加坡金融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註:參考資料來源於,新加坡當商公會、律政部《典當商法令》、ValueMax年報、統計局公開數據,聯合早報等,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