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諳中文,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國尋根,「想知道祖先從哪裡來」

2025年03月02日   •   7353次閱讀

新加坡族譜學會成立於2012年,會長黃友江告訴《聯合早報》,越來越多本地出生的後人興起尋根念頭。有鑒於需求增加,學會去年首次組織前往福建和泉州的尋根團,今年計劃前往潮州和海南島等地。

何氏家族近40名成員在農曆新年期間到中國廣東省梅州大埔聖塘村,獲得村民熱烈歡迎。(受訪者提供)

學會近年來收到的尋根詢問,不少來自三四十歲的年輕一輩,甚至是不諳中文的人士。黃友江分析:「他們想知道祖先從哪裡來,或者是家裡有舊相片或書信,想進一步了解背後的故事。」學會尋根顧問施日勤於是成立了一個英文臉書群組「Chinese Ancestry Research」(華人祖先研究),會員近2萬1000人。

三代同堂40多人去大埔

新加坡較大規模尋根團多由會館主辦,個人組織的大型家族尋根團較少,過去一年,其中兩個家族尋根團分別去了廣東省梅州市大埔,和福建省寧德市古田(原屬福州十邑之一)。

根據《大埔縣誌》1929年統計,從大埔到南洋謀生者超過3000人,占當地人口五分之一;家家有人在南洋,大埔成為著名僑鄉。何謙訓(80歲,典當店老闆)的父親約1930年下南洋。

何氏家族的尋根之旅,加強親戚間的凝聚力,也拉近新加坡和聖塘之間的距離。(受訪者提供)

今年1月26日至2月2日,何謙訓與兩名胞弟帶領26世「振」字輩子女,以及27世「東」字孫輩等40多人,前往大埔聖塘。

雖然何謙訓帶親友尋根已有二三十次,組織家族三代人同行還是頭一回。他從去年10月就開始籌備,選在農曆新年期間,是希望後輩感受村裡的農曆新年氣氛,給他們一個好印象。家族反應相當不錯,遠嫁到美國的堂侄女還特地飛到新加坡匯合後一起出發,第三代的小朋友有八人。

何謙贊(前排左起)、何謙訓、何謙威(中國堂兄弟)、何謙誠和夫人,帶領後輩一起在祠堂祭祖。(受訪者提供)

何謙訓有一名堂兄弟在深圳開旅行社,幫忙規劃和安排行程。一行人從新加坡飛廣州,再從廣州飛梅州,然後坐一個多小時的巴士到聖塘村。

第一次有這麼大規模的親屬回鄉,村民早已等候多時,並放鞭炮熱烈歡迎。何謙訓的胞弟何謙誠是中國梅州市僑聯名譽主席及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基金會主席,當地媒體也前去採訪報道。

祠堂的滿地鞭炮讓新加坡親屬嘆為觀止。(受訪者提供 )

首次到祖籍地感新奇

聖塘村只有20多戶人家,平時大多數村民在外地工作,農曆新年會聚集100多人。這一次得知何謙訓及家族到來,遠在他鄉的堂兄弟姐妹和侄兒侄女也趕回來,除夕團圓飯在祠堂附近空地擺了20多桌,200多人一起迎接新年,好不熱鬧。

客家大鑼鼓隊在新春慶祝活動上助興。(受訪者提供)

雖然兒孫輩多數聽不懂客家話,卻對一切感到好奇。例如祭祖盛況,家家戶戶準備五牲送到祠堂,滿地鞭炮放足30分鐘,還有大鑼鼓隊助興。

除了聖塘村,他們也參觀了附近的一些景點,如泰安樓和百侯名鎮,以及張弼士和李光耀祖居,了解客家先輩下南洋的奮鬥故事。 

何謙訓的兒子何振華(48歲)距離上一次到聖塘村,已至少20年。他說:「以前都是山路,現在路況好多了,不過鞭炮還是照放。我們是在新加坡出生的第二代,對聖塘村並不熟悉;但至少現在大家知道,祖輩是從這裡到新加坡。」

何振華也形容這是一次很不一樣的家族聚會。很多家族成員原本一年只見幾次面,每次也就聚餐幾個小時。這一趟行程朝夕相處很多天,彼此距離都拉近了。 

何謙訓感觸道:「我們的兒孫輩中有一大半是首次踏上祖籍地。對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場深刻的文化洗禮和情感體驗。他們親眼目睹家鄉的古樸風貌,感受到濃濃的鄉土氣息和淳樸的人情味。」他希望這一趟回鄉尋根之旅,不僅拉近新加坡與聖塘的距離,也讓每一位家族成員心中多一份牽掛與歸屬感,未來遠在外地的子孫後代能夠常回祖鄉看看。

游氏家族在鄉親的帶領下,參觀村尾村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受訪者提供)

從三個國家出發到古田

相較於何謙訓的輕車熟路,55歲的媒體工作者游萬貴是自己先去探路,再組團帶領20多名同輩前往中國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鳳都鎮村尾村。

游萬貴的祖父曾回家鄉兩次,二戰後生意失敗,家族再也沒有人回去過。和他交情甚篤的堂哥在數年前去世,生前未曾到過古田祖籍地。游萬貴希望替堂哥完成認祖歸宗的心愿。

去年3月中他幾經輾轉,聯絡上住在當地的姑姑游文芳,自己先去村尾村確認,回到新加坡後開始策劃尋根團。

行程定在去年4月8日至14日,86歲的姑姑游瑞寶是祖父唯一仍在世的孩子,最能見證當年祖父的憶述。其他同行者多數是游萬貴的同輩。10人來自馬來西亞,8人來自新加坡,4人來自加拿大,三組人從不同國家出發,最後在古田匯合,一起前往村尾村。

寧德市古田村尾村黨支部領導以道地福州菜招待游氏鄉親。(受訪者提供)

游萬貴憶述:「巴士一到他們就放紅炮,村裡也張掛紅旗。村裡黨支部的領導還以當地美味佳肴招待我們。」當地的福州菜和新馬有些不同,分量大且不講究擺盤,但都是就地取材,有機天然,健康鮮甜。

游萬貴(左七)帶著姑姑(左八)、五嬸(左六)和其他同輩,參觀當地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受訪者提供)

他們也參觀了附近的「五棟厝四」歷史建築、古田臨水宮,以及食用菌種植地和加工廠。古田是中國食用菌生產規模最大縣,銀耳產量占全國九成以上,讓游氏一行人引以為傲。

祖先是雍正年間進士

在這一次尋根過程中,游萬貴(第22世)和親人到上山祖墓祭拜才得知,第16世的游有標和第17世的游光亮(游有標長子)都是雍正年間進士,游光亮還是正八品官。「五棟厝四」是游光亮留下的典型閩東傳統合院式大厝,共有五棟厝,游萬貴這一系來自二棟。

從墓碑右邊所刻的「考雍進士光亮游」,可知游氏先輩學富五車,光宗耀祖。(受訪者提供)

所以第20世的游邦仁(游萬貴祖父)家境富裕,有許多田地和店屋可收租。霍亂肆虐期間,家人送游邦仁到古田打疫苗。之後村尾村被封鎖,他無法返鄉,就跟著招募農工的牧師坐船到馬來西亞實兆遠(約1903年)。從此游邦仁在實兆遠開枝散葉,靠釀製醬青起家。

游萬貴說:「回到祖籍地,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對自己出自書香世家感到非常榮幸。這一趟解開我們很多謎團,知道祖先怎麼從古田到實兆遠。另外,原來我們名字中間的字是有傳承意義的,村裡還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叫游萬X。」

村尾村有200多戶人家,以務農為主。(受訪者提供)

村民正在編寫族譜,也準備修建祖墳,游萬貴和親人當下合捐3萬元人民幣(約5500新元)。今年清明游萬貴計劃再回祖鄉一趟,時機成熟時就帶年輕一輩前往,希望後人會繼續保留清明節尊親敬祖的傳統。

蔡家梁2018年獨自出發尋根,在祖籍地澄海西門的祠堂前留影。(受訪者提供)

找到祠堂但族譜無祖輩名

何家和游家組織大型家族尋根團,蔡家梁(55歲,醫療零件製造公司首席營運長)則是隻身帶著曾祖父母的畫像,到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尋根。過程幾經波折,說沒收穫也不盡然。

蔡家梁從曾祖父母的畫像,推測他們應該是大戶人家。(受訪者提供)

20年前蔡家梁的五叔送來從木箱翻出來的曾祖父母畫像,泛黃且有霉味,這兩幅畫像是祖母從澄海家鄉帶來新加坡的。

蔡家梁託人送到中國修復,回來的畫像讓人眼前一亮。他說:「曾祖父炯炯的眼神散發威嚴,帶著小帽,穿著氣派,應該是大戶人家,甚至是達官貴人。父親說要在畫像旁寫下他們的名字,可是我們四處打聽,都無法找到他們的名字。」

2012年他在報章上看到濟陽蔡氏公會簡史,得知祖父蔡惠臣是戰後公會發起人之一,萌生尋根念頭。經過幾年打聽,他得知祖父有可能來自「澄海西門名賢祠」。

2018年正好手上工作告一段落,蔡家梁於是展開「大海撈針」的尋根之旅。來到澄海後,他以還算流利的潮州話,從聯誼社打麻將的長者,大門深鎖的樹強學校,到港口社區一路打聽,最終通過「四馬拖車」這個關鍵詞找到突破口。

「母親告訴過我,祖母當年回唐山時是乘坐四馬拖車的。一位熱心的港口社區員工聽到我提起這個,說四馬拖車是潮汕著名建築風格,像由四匹馬拖著的車,就在樹強學校後方。他確定我的祖籍是西門地區,那裡從前住著名門望族,並為我聯繫上澄海區蔡氏總會兼西門蔡氏會長。」

蔡家梁在西門蔡氏祠堂為列祖列宗上炷清香。(受訪者提供)

四馬拖車的府邸已不復往日風采,分割做不同用途,如賣字畫和培育盆栽。寫著「蔡氏名賢家廟」的祠堂內,一群鄉親父老對蔡家梁提供的線索毫無頭緒。族譜沒有蔡家梁祖父的「惠」字輩和「臣」字輩,無法追溯更久遠的年代。

雖然感到失望,蔡家梁至少找到了祠堂,為列祖列宗上炷清香。他頗有感悟道:「以前我們很奇怪為什麼老人家一直說要回中國看一看。現在到了一個年齡,會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想法。有機會我會帶子女回去,至少知道有一個根在中國,不要忘本。」去年他到深圳公幹之前,再次回到祖籍地,當地已經建了一個新的祠堂。

尋根有挑戰但有援手

像蔡家梁這樣只完成一半心愿,甚至是線索無從追溯下去的個案不少,但尋根的過程總是會有收穫,對自己祖先的來時路有了新的認知。

新加坡族譜學會會長黃友江說:「有些人對中國祖籍地不太熟悉,甚至是中文程度不高。我們在中國的聯繫網比較廣,可提供諮詢和援助,為尋根者指點迷津。」此外,有興趣者可也向相關社團和會館打探。

兩位組織家族尋根團的受訪者透露,一個人的費用介於1500至2000新元。何謙訓建議,安排行程如果沒有當地親友相助,可能會有難度,可請新加坡或當地旅行社代為安排。游萬貴也提出,如何引發年輕一代的興趣,願意同行,是最大挑戰。一些親戚可能成長和教育背景不同,沒有尋根念頭。

文:陳愛薇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