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螞蟻身邊的一些長輩,言談中總會不自覺地冒出一句「不認老都不行了」。
這句話既是對體能或記憶等不如年輕時的感嘆,也間接透露了對「老」這個字眼在某種程度上的排斥。
預計在2026年邁入超老齡化社會的新加坡,卻並非人人都持相同立場。
一些社會事件就反映,有些人獲悉自己不屬於「年長」階層,不但不會覺得自己「還年輕」而暗自竊喜,反而會因為失去了某些優待而感到失落!
55歲跟60歲之間,原來差別不大?
最近,一名網民在臉書群組Complaint Singapore發文,申訴本地戲院業者嘉華戲院(Golden Village,簡稱GV),無預警地調高了年長者享有戲票折扣的最低年齡。
她說:
「有人留意到能享GV戲票折扣的年長者,最低年齡已從55歲增至60歲了嗎?網上還是顯示55歲以上能受惠,好失望。」
該網民附上兩張照片,其中一張曬出了她購買的兩張戲票,雖是同一個日期和時段,但一張票價5元,另一張則是10元5角。

(臉書截圖)
紅螞蟻上嘉華戲院網站查看,發現網站上註明年長者在星期一至五(預映時段、公共假期和公假前夕除外),只需付5新元就能看戲;相比之下,其他年齡層的觀眾票價為10元5角至11元5角。
一名嘉華戲院發言人在回復媒體詢問時證實,這項調整從今年起生效,目的是為了與平價超市和通聯(TransitLink)等本地機構的年長者促銷條件保持統一,這些機構都將年長者的歲數定在60歲或以上。

嘉華戲院發言人說,調整能享有年長者促銷的顧客年齡,是為了與其他本地機構的年長者促銷條件保持統一。(嘉華戲院網站截圖)
在網上發文的網民事後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她今年58歲,自從55歲開始她一旦星期一至五有休假,就會利用這項優惠,到戲院看電影。
也有公眾向媒體反映,「55歲跟60歲相差不大」,因此不明白嘉華戲院改變規定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業者如邵氏戲院和國泰戲院,仍把年長者享有優惠價戲票的最低年齡定在55歲。
能享好康就不怕認老?

一些超市業者會為年長者提供優惠,像是每周一天或其中幾天到超市購物能享有折扣。(海峽時報)
這起戲票事件所引發的爭議,在於一些年長觀眾不清楚電影院的新規定,到了才發現自己「被取消資格」而感到失望。
只要能享有某方面的福利,一些人似乎不介意被視為「年長者」。當然,在物價居高不下、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時候,各項日常開銷能省則省,這也無可厚非。
其實,除了年長者,剛出來工作的社會新鮮人或某些上班族,也可能抱有同樣的心理。
畢竟,新加坡學生在不少地方也享有學生優惠,除了戲院和餐飲場所,商家不時也會搞促銷吸引學生顧客。

即使畢業了一段時間,一些人還是會收著學生證,如有機會享有學生優惠時就出示它,看看能否仗著自己的一張娃娃臉「矇騙過關」。(海峽時報檔案照片)
即使已經畢業或過了學生的年齡,一些人還是會收著學生證,如有機會享有學生優惠時就出示它,看看能否仗著自己的一張娃娃臉「矇騙過關」。
除了折扣優惠,一些年長者乘搭公共運輸時的行為,也引起人們議論。
日前,有網民在社交媒體網站Reddit發文說,在地鐵上見到一名看似60多歲的大叔,一上車就直接走向一名年輕女子,對她大喊大叫,要她讓座。
由於是早晨尖峰時段,列車相當擁擠,座無虛席,但女子其實沒有坐在優先座位上,原本在小休的她當下被驚醒,趕緊起身讓座。
網民認為,男子這種的行為有點沒禮貌,理應更客氣地請其他乘客讓座,若是如此,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願意讓位。
他還說,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年紀稍長的乘客,以無禮的方式要他人讓座。

(海峽時報)
不少網民在留言區分享經歷,有人透露自己也曾遭遇類似情形,但當下直接拒絕對方,因為「年紀大不代表就理所當然地獲得座位」。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雖然不會介意將座位讓給年長乘客,但咄咄逼人的行為難免會被人視為「倚老賣老」。
「老」越來越難定義
「敬老尊賢」、「尊老愛幼」這些概念,對生活在亞洲社會的我們毫不陌生。
也許「老」字讓人首先想起的,不是一個人隨著歲月推移而累積的經驗和智慧,而是身體無可避免地日漸衰弱,才使大家對「年老」、「年長」這些概念產生抗拒。
更何況隨著人們越來越長壽,新加坡的退休年齡也不斷調高,「老」該設定在哪個年齡,也越來越不好說。

新加坡法定退休及重新僱傭年齡,將在2026年分別調高至64歲及69歲。(海峽時報)
就連李顯龍總理在國慶群眾大會上宣布的「共同前進配套」的時候,也表示這項計劃的受惠者是已滿50歲的「壯齡人士」(young seniors),以便將這個年齡層的新加坡人與建國一代(1949年12月31日或以前出生,即現年74歲或以上的新加坡人)和立國一代(195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出生,即現年54到73歲的新加坡人)區分開來。
既然為「老」定下一個確切的年齡越來越不容易,不如別太在意人們怎麼稱呼自己,如果年齡碰巧達到了某種優惠還是政策的門檻,也就欣然接受,不知蟻粉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