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東南亞對華新視角:政權穩固需求下的戰略與經濟雙贏..

2024年09月22日   •   3762次閱讀

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認知顯著區別於西方國家,他們並未深陷對中國經濟與地緣政治崛起的擔憂或抵制之中,而是秉持務實態度,視之為戰略與經濟雙贏的契機,且對鞏固政權安全大有裨益。同時,鑒於經濟安全是東南亞國家及地區整體安全的關鍵基石,各國正積極增進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在此背景下,政權穩固與合法性的內在需求,尤其是與經濟發展緊密關聯的部分,成為該地區對華政策的核心動力。因此,中國的崛起與東南亞地區及東南亞各國國內穩定密不可分,相互促進。

中國的崛起,不僅為東南亞國家開闢了經濟合作的廣闊空間,也提供了避免單一大國主導地區格局的戰略機遇。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可推動東南亞國家追求經濟和戰略多元化,以防過度依賴美國或其他大國。此舉亦巧妙地為美國在區域內的持續存在構建了戰略正當性,有效減輕了東南亞國家被邊緣化的顧慮。

戰略多元化

儘管中國在南海等問題上展現出強硬外交姿態,東南亞地區卻未表現出明顯的制衡意圖。軍事開支的長期穩定或下降趨勢,反映出多數東南亞國家並沒有預期會捲入與中國的直接軍事衝突,即使各國對中國可能採取的非軍事脅迫手段保持警惕。

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的軍事支出占政府支出百分比

▲資料來源: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這有兩個關鍵原因:一是出於高昂代價的考量,多數東南亞國家不願為提升軍力以應對潛在的中國威脅而犧牲國內經濟;二是基於對中國的審慎評估,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並不認為中國具有擴張主義傾向或直接的軍事威脅。即使是菲律賓和越南等與中國存在海洋爭端的國家,其與中國的關係也隨各自政府領導層優先事項的調整而波動。

因此,東南亞國家並未採取全面威懾或軍事對抗策略應對中國崛起,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太可能這樣做,他們往往傾向於通過東協框架下的多邊對話與外交途徑解決分歧。

然而,東南亞國家對於中國的崛起並非全然無保留地接受,而是審慎地推進戰略多元化,保持所有可能性的開放狀態。即使是通常被視為中國附庸國的寮國,也在積極尋求多元外交路徑,如深化與泰國的經濟合作,爭取越南的政治支持,並從日本獲取發展援助。東南亞國家在選擇大國夥伴時,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其決策核心始終圍繞國家利益的精心考量。

維護政權穩固與合法性

傳統觀點認為,面對超級大國的競爭,尤其是在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力迅速增長的背景下,東南亞國家的應對策略似乎捉襟見肘。然而歷史證明,一個大國單純依靠武力難以維持長久的權威,真正的領導力與影響力根植於其他國家的認同與接納之中。

探討東南亞政府對中國(或美國)領導地位的認同,必須深入剖析區域內部政治生態如何微妙地影響這一認同過程。東南亞國家的外交決策是多維度、多因素交織的複雜產物。例如,探討歷史傳承、文化紐帶和與外部大國的差異如何影響東南亞的決策?政權合法性和國內政治中的政治分裂考慮如何塑造其外交政策?

為了深入探討上述問題,耶魯-國大學院 (Yale-NUS College) 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於2023年3月在新加坡召開了一次會議,匯聚東南亞六國(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的學者。學者們提交的論文於2024年4月在《當代東南亞》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特刊中發表。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揭示了東南亞國家在平衡中美關係時的複雜國內考量,還描繪了它們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實現戰略多元化的細緻策略。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研究深刻揭示了國內因素隨時代變遷的動態性,為洞悉東南亞國家對外戰略的演變脈絡與持續動力提供了寶貴的洞見。其中,對多國的研究一致指出,政權穩固與合法性的需求是驅動東南亞國家外交抉擇的核心動力。經濟安全作為這些國家的共識性優先事項,進一步推動了其與中國經濟合作的深化與拓展。

中國在與東協的貿易方面領先美國

然而,部分國家領導人在拓展與中國經濟合作的廣度上受到了限制,特別是印尼、菲律賓和寮國,這些國家的政策選擇深受民意的約束。此外,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國的政策導向亦受到政黨政治博弈、族裔政治衝突及社會分裂等多重內部因素的深刻影響,這些因素在其對待中國與美國政策調整時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國家的歷屆政府,在決策過程中均致力於在應對國內複雜挑戰的同時,維護政權的合法性與穩定性。

前景展望

政權存續的迫切需求促使東南亞國家不僅推行戰略多元化,還緊密依託東協框架,傾向於構建一個以東協為核心的區域秩序,這既是對小型新興國家脆弱性的應對,也是政權安全的保障。然而,隨著國內發展的推進,即便區域秩序繼續以東協為中心,這些國家從長遠看或將更加傾向於與中國接近。展望未來,東南亞地區三大趨勢尤為值得關註:

其一,中國成為東南亞官員、外交官及民眾教育與培訓的重要目的地,他們通過中國中央、地方政府及國有企業提供的獎學金項目,親身體驗了一個繁榮且充滿韌性的中國。這一經歷將如何塑造他們對中國的認知,特別是在與西方某些國家因種族中心主義與身份政治而陷入分裂與停滯的對比之下,尤為引人深思。

其二,東南亞社會的政治與文化多元化及內部分裂為中國實體提供了影響當地發展的契機。北京通過投資地方精英重視的項目,深化與他們的關係。儘管罕見,但中國大使甚至偶爾參與地方選舉的助選活動。此外,中國實體在部分東南亞國家收購媒體平台,商業團體亦向政府施壓以加強與中國的聯繫,進一步展示了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最後,文化親緣關係拉近了該地區部分群體與中國的距離。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的調查揭示,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華人聚居地,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情感相對較低。同時,中國共產黨的統戰機構在東南亞華人社群中的積極活動,體現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的願景。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對中國的反感程度較低

▲資料來源:2022年春皮尤研究中心 全球民意對中國的觀感調查報告

深入理解東南亞,關鍵在於洞悉其國內政治動態如何微妙地塑造其外交政策抉擇。東南亞國家常被外界視為在施展國際影響力上有所局限,然而,其外交政策的風向標即便細微調整,雖不必然觸發地緣政治格局的劇變,卻足以成為北京(及華盛頓)在尋求擴大地區領導地位時不可忽視的考量因素。因此,對東南亞國家的內在動機、政策優先項及偏好給予更高度的關注,是把握該地區未來走向的關鍵所在。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8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只靠2萬新幣,30歲的他在新加坡打下7家店的江山!
2025年07月07日   •   3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中國東北走出的傳奇女王來新加坡了!「我不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
2025年07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300新幣補貼!申請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勸「我」別來新加坡?看完後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年輕霸總」戀上新加坡70歲老人,結局竟然這麼慘!
2025年07月07日   •   2萬次閱讀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歲就來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著名公園現致命毒蛇,路人恐慌
2025年07月07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又要發錢了!45萬家庭直接受益,水電費、補習費都能用
2025年07月07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這麼小,抵抗有什麼用?擋得住嗎?
2025年07月04日   •   1萬次閱讀
口音、著裝、髮型……新加坡人 VS 中國人,你pick誰?
2025年07月07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1萬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閱讀
2026年法定假日官方清單公布
2025年07月08日   •   8379次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前內閣部長將出任南洋理工大學高級顧問
2025年07月04日   •   7524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353次閱讀
新加坡組屋區要開通無人巴士了!中國造,靠譜嗎?司機怎麼辦?
2025年07月03日   •   6840次閱讀
最新!新加坡儲蓄券VS國庫券VS定存!哪種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空氣中有蛋味會過敏,曬太陽也中招? 過敏源無奇不有
2025年07月02日   •   5301次閱讀
月入6000新幣,他靠送外賣,住進新山140萬的高爾夫別墅!在新加坡的都看傻了...
2025年07月08日   •   4959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