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瑪
不久前,新加坡的媒體報道,有位我們熟悉的商業大咖的家人,在新加坡買了三間價值不菲的店屋(shophouse) 。大家一定很好奇,店屋是什麼樣的房子?
新加坡的店屋其實和中國沿海地區的騎樓相似,你在廣州北海夏門海口甚至天津上海等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只是因為處於炎熱的赤道,加上各個族群文化的融合,新加坡店屋的顏色更加熱烈,更加五彩斑斕。
19世紀和20世紀初,隨著華人移民的大量湧入,店屋成為了新加坡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建築多為二至三層,底層用作商店或商鋪,上層則作為住宅或辦公室。店屋的設計風格多樣,既有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如坡屋頂、雕花窗欞等,也融合了南洋地區的特色,如彩色玻璃窗、木雕裝飾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店屋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在二戰期間,許多店屋遭到了嚴重破壞。戰後,隨著新加坡的重建和發展,店屋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然而,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現代化的衝擊,一些傳統的店屋逐漸被拆除或改建,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傳統的店屋得以保留下來,成為新加坡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加坡的店屋也被稱為五腳基。店屋被稱為「五腳基」的原因與其建築設計和歷史背景有關。從建築設計的角度來看,東南亞多數店屋的一樓設有騎樓,這種設計有利於通風和避雨。在東南亞的一些地方,特別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由於稅務和結構規限,店屋往往被設計為窄長的形狀。而騎樓的寬度在法例規定下為5英尺(1.5米),這一特定的寬度被稱為「五腳基」或「五腳起」。
從歷史背景來看,十九世紀初,新加坡的總督萊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設計中,規定臨街的店屋在臨街面要留出五英尺的公共空間。這一規定促使新加坡出現了連接的外廊式建築,即店屋,也被稱為「五腳基」。這種結合了歐陸建築風格和東南亞地域特點的建築設計,因其能夠抵禦風雨和炎熱,創造涼爽的環境,在東南亞地區非常受歡迎。
因此,店屋被稱為「五腳基」既是因為其騎樓的寬度為5英尺,也是因為這一特定寬度的設計在歷史和法規中的特殊地位。
店屋作為新加坡傳統建築風格的代表,反映了南洋(東南亞地區)的文化和歷史。首先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店屋的設計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例如,它們可能採用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如坡屋頂、雕花窗欞等,同時也可能包含馬來或印度的建築特色,如雕刻精美的門楣或彩色玻璃窗。這種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南洋地區文化多樣性的體現。
其次是商業與居住的結合:店屋的底層通常作為商業空間,而上層則用於居住。這種設計形式在南洋地區很常見,反映了當地人對商業和生活的獨特理解。店屋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空間,也為商業活動提供了場所,促進了社區的繁榮和發展。
新加坡的店屋多位於新加坡的中心地段,如客納街、安祥路、直落亞逸、廈門街、如切等地。這些地區的店屋往往經營著具有特色的餐飲業、酒吧、水療和一些畫廊等。近年來,店屋的交易量有所上漲,尤其是在傳統中心地段的店屋交易尤為活躍,價格也節節攀升。
店屋不僅是商業和居住的場所,更是新加坡文化和歷史的象徵。它們見證了新加坡的發展和變遷,同時也為遊客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體驗,讓人們能夠深入了解新加坡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總的來說,新加坡的店屋是一種具有南洋特色、商住兩用的傳統建築,它們不僅是商業和居住的場所,更是新加坡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載體。新加坡的店屋多是歷史保護建築,它的投資價值,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外國人是可以購買新加坡的店屋的,但是只能購買商業性質的店屋。那是因為,店屋一般是有地建築。新加坡政府規定,只有新加坡公民才可以購買有地住宅,既使是永久居民,如果想購買居住性質的店屋,那也要去政府申請。
如果你的資金充足,你會去購買店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