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
萬年老二新加坡
終於成為了
全球食品安全第一

1、新加坡
2、愛爾蘭
3、英國
3、美國(並列)
5、荷蘭
6、澳大利亞
7、瑞士
8、芬蘭
9、加拿大
10、法國

全球食品安全排行榜
出產各種權威排名的
《經濟學人智庫》公布
2018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
新加坡萬年老二
終於喜提第一!!!

這個排行榜還挺接地氣兒
使用的標準都很親民
排行從食物來源、
可負擔性、可得性
素質和安全等方面衡量113個國家
的食品安全水平

小坡這次各項得分都高
而且刷了很多滿分!
食品安全 100
營養標準 100
農業進口關稅 100
食品安全網絡 100
農民融資渠道 100
農業基礎設施 100
全球貧困線下人口比例 100
糧食損失 100
腐敗 100
食品消費占家庭支出比例 100
食品生產波動性 87.2
城市吸收能力 80.7
政治穩定風險 76.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75.4

看看新加坡
為什麼榮居榜首?
01
食品可得性,第一!
看見最大兩個圈了嗎?
一個是人均生產總值
一個是食物支出占比,相當大
說白了就是島民富裕
但是吃的東西不貴......

一個指數吸引了我的注意
就是全球貧困線以下
此項指數新加坡竟然是0
小坡島民成功脫貧
作為高收入經濟體
農產品進口關稅低
也有助於減少了進口成本

02
食品可得性
這一項裡面
比較大的圈就是公共設施
還有腐敗指數
說白了就是沒人貪錢
都用在刀刃上
建立基礎設施,提高效率
保證食品安全性


腐敗和食品安全有什麼關係?
報告中表示如果國家腐敗
會影響自然資源的善用
和食品分配的均衡
(學習了)
科科優秀的小坡
有一項得分相當的低了!
公共農業研發支出才12.5分
wuli小坡支個大棚都敢叫Farm
連農業用地都沒有幾塊
還研發?這個真沒有

03
質量與安全性
在這一項里,營養標準
國家對於食品的監管和指南
都得到了滿分
但是本地食品中鐵含量很少
emmmmm......
建議用大鐵鍋炒炒菜
(我又膚淺了)


不過,新加坡食品來源
特別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
什麼氣候,天然資源風險啊
如果把氣候變化、土地健康
和水資源計算在內
小坡馬上直降到16位

新加坡食品有多安全?
20年前,大家關心的是好吃嗎?
現在大家關心的是
我們吃的安全嗎?
病從口入不說
現在還流行富貴病
除了要吃的安心,還要吃的健康
新加坡,在努力做到這一點

嚇尿!新加坡這個癌症發病率最高!看完原因簡直驚呆了…
新加坡食品有多安全?
感覺從現象就能看到本質了
比如風靡中國的速食小火鍋
終於來新加坡了!
結果風風火火去打卡
發現,只有素食版
不是肉食版的有什麼問題
就是新加坡監管太嚴格了

而且,去新加坡超市
總能看見「反式脂肪酸0」
天然色素,少鹽,少油這樣的字眼
島民不僅對食品安全放心
而且吃的較為健康

超市食品,安全
「純萃·喝」這款網紅飲料
在新加坡曾被下架
含有農糧局未經批准使用的添加劑
茶氨酸
其實這個茶氨酸在美國、日本和台灣地區
是合法食品添加劑
但在新加坡卻不合格
BTW,農糧局批准的
食品添加劑中合格的只有500多種

網紅飲料一頓折騰
提交了安全文件,換配方
這才得以重新在新加坡面世
現在新加坡市面上的「純萃·喝」奶茶
都是不含茶氨酸的

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就是連這麼點小的方面
都能注意到
餐廳,放心
2015年,新加坡海底撈餐廳
因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被停業整頓
後堂操作間下水口
不符合防蟲鼠害要求

洗菜時未離地存放

冰箱裡滑牛過期

莆田代加工蘿蔔乾
收貨時兩包保質期不同

感覺都不是什麼大事兒?
在新加坡絕對不行!
就算是小販中心,也要嚴格監管
還要遵循衛生考核標準系統

所有的食閣、巴剎(菜市場)
每隔三個月便關閉一次
進行徹底清洗

進口食品,安全
椰子的朋友就說
在新加坡吃一些熟悉的美食
總覺得味道不一樣
那也沒什麼奇怪的
品牌引進到新加坡之後
未必是「原裝進口」

從食材的來源
製作的過程
細化到廚房的設置和安排
都要符合新加坡規定
很多品牌為了來新加坡
要麼廚房安置在本地
要麼改變了配方
當然口味就不一樣了

安全法令
《環境公共衛生法令》
《環境公共衛生(食物衛生)條例》
《食品安全法規》等一系列
法令以及配套制度
條文內容詳盡且具體
少有疏漏和矛盾之處
幾乎面面俱到
涵蓋了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
不准赤手處理食物
食物存放保持合適的溫度
熟食必須放在生鮮食品上面
不能使用破損的餐具
食物處理場所必須清潔
對於冰箱食物存放的時間和位置
等等都有規定

對於開餐廳或者從事餐飲業的人
都必須就讀食物衛生課程
並考取食物衛生證書
而且每三年就要重新上一次課程
不斷的更新和複習衛生知識
有嚴格考核標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