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達,人類的生活越發的方便~
就像3D列印,以往只可以用來列印金屬材料和塑料,現在竟然連食物也可以列印出來了,雖然只是糊狀的食物,卻剛好滿足吞咽困難的病人。

邱德拔醫院高級護士陳怡學說:「雖然可以列印出糊狀食物供吞咽困難的病人使用,但是由於味道不好,很多病人都吃不完,而且為了給病人補充充足的食物,營養師黃慧婷正在制定全面營養的列印。」

調配個性化食譜
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營養需求,做出合適的營養餐,營養師黃慧婷說:「如果病人患有肌肉萎縮,為了補充蛋白質,就需要多列印一些肉類食物。」

在新加坡,3D食物列印還在實驗階段,《列印立體未來》主持人蔡沁凱,為了了解食物的列印過程,專程訪問了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員溫秀麗,了解到食物印表機有兩種,分別是分開放式和封閉式,封閉式印表機除了較符合衛生標準,它也能更好地控制食物溫度,並可以把多種材料同時列印在一起。

調製食物的屬性仍是挑戰
食物的列印不同於金屬或者塑料,因為食物列印後,不能自然變成固體,研究人員為了達到最佳效果,用各種食材和食品添加劑,做不同成分和比例的調製。

經過兩年多的不斷調試與挑戰,到目前為止,已經調製出蘿蔔、玉米、豌豆和野菜花等,大約12種列印食物。

食物雖然已經調製出來了,卻無法大規模的生產,所以研發出一台既能安全生產食品,又有一定規模的印表機是目前最緊急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