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通過全社會的多層互動和多元參與來促進公眾的參與感與責任感,讓志願服 務能夠真正融入社會發展的深層而非流於形式。雖然現實生活中,因為工作繁忙或者其他 原因而影響志願者的服務時間,但是還是有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通過非正式的途徑主動從 事志願服務,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的志願者參與率回升至35%,大大高於2014年 的18%。 [14]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雖然志願者數量並不多,但是他們卻能夠組織起類型多 元、規模不一、高效完備的社區活動,這與平時的日常訓練和實踐磨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 系。而在這些志願服務中,青年人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據稱有多達九成以上的年輕人都做 過義工。他們的工作領域涵蓋了國家的政治活動和與社會發展相關的日常活動等不同的層 面。而為了提升志願者的服務熱情,政府一方面會通過物質與精神的激勵來推動志願者的 參與度,另一方面則通過增強活動吸引力的方式來吸引志願者的廣泛參與,所以可以看到 當前不同層面的機構組織的社區活動越來越接地氣和為參與者、服務者所喜聞樂見。
第四,志願者培訓也是當前新加坡政府推動本國志願服務發展,培養青年人志願服務 精神的重要途徑。就當前新加坡的青年志願者發展來看,很多申請者雖然希望通過從事志 願服務奉獻社會,但是卻因為缺乏相關的技能訓練而無法承擔相應的工作,以至於無法融 入這一群體。所以,很多的志願者在選擇服務對象時大都喜歡照顧幼童、小動物以及從事 環保,但選擇老人和殘障人士作為服務對象的比例偏低。原因就在於與老人之間的代溝和 語言障礙等比較明顯,而照顧殘障人士更需要一些專業技能等等。所以,相關機構為此提 供了涵蓋基礎培訓、技能培訓、個人發展和領袖培訓等多個項目 [15] 的培訓計劃,從而大大 加強了青年志願者的服務技能,提升了他們的服務熱情。畢竟,「年輕人活力無窮,如果 能把做義工當成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整個社區都是好的 [16] 。」
可以說,自覺從事志願服務已經根植於新加坡人的內心,成為這個國家城市文明建設 的符號性存在。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言:「為他人做好事、關懷弱勢和有需要的社群、 加深對彼此的責任感都能幫助我們建造更美好的家園,所有國人都為關愛社會盡一分力, 大家也能享有更強大的社會支持。」 [17] 2016年11月,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和全國志願服 務與慈善中心共同推動了「關愛新加坡行動」,希望以此來倡導新加坡人的關愛精神,鼓 勵公眾能夠在同胞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伸出援手,傳遞仁愛的力量。截至2018年1月,該 行動計劃已經有超過100萬名新加坡人註冊成為其志願者。占到新加坡總居住人口的20%以 上,從這個數字就足以看出新加坡人對志願服務的態度了。

3
青年志願者在新加坡青奧會期間的作用
對新加坡志願服務尤其是青年志願者工作的一次檢驗莫過於2010年8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青年奧運會了。青奧會期間共有近2萬名志願者參與了活動的組織和運行工作[18],其中還包括200餘名提供多語種語言翻譯服務的外國志願者。對於新加坡而言,要提供2萬名青年志願者其實並不容易,所以在初期的招募和動員階段做了充分的工作,志願者主要來自新加坡國內學校、企業以及社會部門等多個領域。在報名時,首先由報名者根據自身業務技能和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已經公布在網上的崗位,然後由組委會最終篩選擇優錄取。其中,具體的志願服務崗位主要涵蓋了機構服務、人力資源、外聯與營銷、場館運營、賽事服務、後勤保障等十大類共計43種崗位,可以說涉及了青奧會從籌備到開幕、舉行再到閉幕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領域。
在志願者的來源方面,大中小學生占到很大的比重,他們採取團體報名的形式;企業志願者主要由於體育相關的業務性較強的企業提供較為專業的人士參與志願服務;社會部門的志願者在年齡和技能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必須是年滿18周歲,擁有相關體育專業技能和知識基礎等。為了保證志願服務質量,組委會對這些來源多元、素質不一的志願者進行了嚴格的錄用培訓,包括網上通識培訓、崗位專業培訓以及場館實地培訓等多個方面,以幫助他們獲得完成志願服務的基本素養和技能。在專業培訓以後,還選拔出能力較強的志願者進行強度更大的團隊核心骨幹培訓,以挖掘和提升他們更為卓越的復合型技能。
此次青奧會是迄今新加坡所主辦的規模最大的一場國際性賽事。而志願服務是保證青奧會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所以主辦方特別重視志願服務的成效。青奧會期間恰逢新加坡中學實驗課的全國統考,所以對新加坡的中學生志願群體而言,如果參與志願服務將會與考試發生衝突。即便如此,組委會的官員也表示:「錯過的考試可以找時間補回來。在青奧會短短的12天內,志願者要展現出最好的一面,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留下最好的印象。」[19]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所有志願者基本都能按照組委會安排,圓滿地完成相關的志願服務。這些服務主要涉及賽場服務、後勤保障、翻譯服務等等。有的志願者從事的是賽場外的幕後工作,雖然無法親眼看見難得一見的高水平賽事,但是卻能夠非常認真地完成作為志願者的本職工作,且毫無怨言。
在對志願者的激勵方面,組委會為新加坡本土的志願者提供了一定的計程車優惠券或者公共運輸優惠卡,方便他們乘車趕往賽場。而國際志願者主要從事的是語言翻譯等方面的服務,而且還承擔著在參賽國家之間進行溝通聯絡和協調的任務,所以組委會還為這些國際志願者提供了預存話費的專用手機。同時為了免除國際志願者的後顧之憂,還打破國際慣例為他們提供了舒適的居住條件。在志願服務結束之後,每位志願者都可以得到國際奧委會頒發的青奧會志願服務證書,以表達對他們志願服務的認可與感謝。除此之外還有非常有紀念意義的青奧會紀念品。所有這些都體現了新加坡政府對於志願服務的重視。
青奧會期間者2萬名志願者也沒有讓東道主失望,以出色的工作完成了使命。在青奧會的閉幕式上,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以及很多參賽運動員都對運動會期間志願者所提供的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當然,對於新加坡而言舉行青奧會這種較大規模的全球性運動會也沒有前期的經驗可資借鑑,所以志願服務方面也難免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疏漏。比如志願者的反饋通道不暢、物資分配不合理以及派發速度緩慢、部分志願者出現脫崗情況等等。不過,畢竟瑕不掩瑜,就整體來看新加坡青奧會期間的志願服務還是非常成功的。
2010年新加坡青奧會期間的志願服務由於絕大部分都是青年群體,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新加坡青年志願者能力和素質的一次檢閱。活動期間所暴露出來的一些漏洞,既是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的先天劣勢的表現,也是其初次舉辦如此大型活動的正常反映。在後來的各項大型會展、慶典等活動中,新加坡政府也充分吸取了本次青奧會的一些教訓。但就整體而言,新加坡在青奧會期間所積累的志願服務經驗是主要的,這些也成為後來我國南京青奧會志願服務的重要參照。作為維繫青奧會順利舉行的重要紐帶,青奧會的志願者們不僅保障了新加坡青奧會的圓滿舉行,同時也以其高效而出色的表現為新加坡的城市文明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4
進一步強化青年志願者在我國城市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青年志願者對於城市文明建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而新加坡的青年志願者在其城市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也已經通過新加坡的發展以及多項代表性的活動得到了實踐的檢驗和證明。雖然新加坡的志願者發展經驗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和運營實踐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定的參照。就當前我國的青年志願者發展而言,有必要一方面借鑑域外國家的先進經驗並以他們發展進程中的教訓為誡,另一方面總結本國過往的發展經驗以及教訓,對未來的志願工作開展給出積極的指導。具體而言,我國的青年志願者發展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而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民眾對城市文明發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這也就對青年志願者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只有進一步規範青年志願者建設機制,深化志願服務理念,健全和優化青年志願服務體系,才能更好地順應新時代的城市文明建設要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
2016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的意見》。會議指出:「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要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服務需求為出發點,以能力建設為基礎,以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增強法律保障為重點,積極扶持發展志願服務組織,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規範、服務完善、充滿活力的志願服務組織體系。」[20]充分凸顯了中央對發展志願服務工作的重視,本次會議也強調今後的志願服務要重點做好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救災、助醫、助學方面的工作。具體而言,加強我國的青年志願者服務,強化其對城市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進一步建立健全青年志願服務的法治體系,為我國青年志願服務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規範青年志願服務的治理機制。已開發國家一般都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志願服務法治體系,比如美國的《志願服務法》《志願者保護法》,日本的《特定非營利性活動保護法》等等。近年來,我國的志願服務法治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不論是2016年中央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的意見》,還是此前的《慈善法》以及其他與志願服務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都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規範和推動了我國志願服務體系的發展。不過相比已開發國家而言,我國的青年志願服務法治建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今後還應該通過完善立法為我國的青年志願者明確法律定位,進一步界定好青年志願者的服務性質、範圍和服務對象,規範青年志願者的權利與義務,落實青年志願者的獎懲與激勵監督制度等等,進一步規範青年志願服務的治理機制。只有這樣,青年志願服務以及相關的組織機構才能在規範化的軌道上實現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其次,進一步培植和深化青年志願服務理念,讓志願服務精神深入人心。當前,我國社會對志願服務的內涵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認知,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學生正在投入到我國的志願服務發展中。比如政法院校的學生會利用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間參與本校或者所在城市的普法或者法律援助志願服務,而醫科院校的學生則會走入社區為老人、精神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幫助的殘障人士提供專業的診療或者護理等志願服務等等。可以說,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正在用先進的思想和文化引領自身的發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基本的行為規範,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為城市文明的進步自覺樹立起志願服 務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也逐漸成為一種意識自覺。
第三,進一步規範青年志願服務體系的健全和優化,整合志願服務力量,助力城市 文明建設。建立科學有效的服務、運行和管理機制是當前青年志願服務能夠可持續發展的 重要保障。青年志願服務應該圍繞城市文明建設科學定位,這就要求在志願者的招募、組 織、分配、培訓、上崗和後期激勵等不同的階段構建起科學合理、高效完善的治理體系, 提升志願服務隊伍的志願服務意識和專業化水平。目前,我國的青年志願者主要是來自高 校的大學生,所以在志願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就需要高校黨團組織的積極配合與努力,同時 儘量與政府對接,藉助政府的支持壯大志願服務隊伍和保障體系建設。同時,努力整合社 會資源,調動不同層面志願群體的服務積極性,強化志願服務隊伍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 青年志願者在城市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第四,進一步加強志願者培訓機制建設,為志願者整體素質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志 願者培訓是提升志願者素質,強化基本的業務技能,幫助志願者儘快融入志願服務的直接 途徑。目前我國的志願者相對而言缺少系統的培訓機制,很多志願者空有一腔熱情,在志 願服務中卻沒有方向,缺少技能。所以,今後的志願者發展中要加強對志願者基本理念、 技能(尤其是實踐能力)以及法律方面的培訓,並且要注意選拔志願者中綜合能力較強的 個體進行骨幹核心團隊培訓。最終不僅在內容上,也在制度上和具體的形式方面推動志願 者綜合能力的與時俱進,使其與社會發展的新趨勢相適應,與城市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相 適應。
第五,進一步完善激勵、監督和保障機制建設,既要提升志願者的服務熱情,又要解 除志願者的後顧之憂,以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在新加坡的志願體系中,對志願者的激勵 有著諸如「太平紳士」、志願服務勳章以及物質獎勵等多種激勵形式,我國目前也建立了 一系列的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不僅在閉幕式上以獻花和建立 志願者永久紀念設施等形式對志願者給予充分肯定,同時還進行了志願者的先進個人與先 進集體表彰,在很大程度上對於提高志願者的服務積極性以及發揮示範效應都起到了重要 的推動作用。而志願服務也是要倚賴豐厚的資金支持的,這其中除了政府財政撥款以外, 還要有更加多元化的社會募資渠道,為志願服務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要針對志願 服務的特點,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評估和安全保障機制,儘可能確保志願者的人身與財產 安全不會因為提供志願服務而受到意外的傷害。只有這樣,才能既調動志願者的工作熱 情,又免除他們的各種擔憂,從而可以比較安心地服務於現代城市文明建設。
5
結 論
特蕾莎修女曾經說過:「以我一己之力難以改變世界,但是我拋入水面的石子卻可以 激起許多漣漪。」 [21] 青年志願者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大水面中的一粒粒石子,正是他們的默 默付出讓我們這個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和富有活力。這已經為中外各國發展的實踐所證實, 不論國家大小、發展程度如何,採取的是何種制度,志願服務在城市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卻 是共通的,毋庸置疑的。青年志願者在當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積極和重 要的角色。換言之,城市文明建設需要青年志願者這個群體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所以,如 何處理好青年志願者與城市文明建設之間的關係,已經是新時代不同層面的城市治理主體 必須給予充分關注的議題。
2016年3月,全國人大十二屆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對志願服務在城鄉社 區治理中的作用給予了高度重視,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註冊志願者人數占居民人口比 例達到13%」 [22] 的發展目標。2016年7月,由中宣部等中央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的意見》,更是強調要將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社會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局」緊密結合起來。這些文件明確了我國志願服務發展目標的同時也為今後的志願服務發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青年志願者一定會在未來的城市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和更好的作用,也必然會獲得更加可持續的發展。這將不僅僅是一個期冀,也會成為一個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