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延長「虛擬銀行」牌照發放時間,電子支付或迎來風口!
新加坡金融或迎來新風口...
熟悉新加坡的小夥伴應該比較清楚,相比國內新加坡移動支付之路走的是那樣穩,就是一步三回頭那種穩,絕對是穩如泰山...
但隨著新冠疫情的深入,這一切或迎來不一樣的「風口」...

(圖:來源自網絡)
4月9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將延長虛擬銀行牌照的發放評估周期,於今年下半年發放,而這原定於今年6月份發放牌照,並在2021年中期正式運營。同時,MAS還倡導申請方將資源和精力用於抗擊疫情當中。
截止去年12月31日,MAS共收到21份虛擬銀行牌照的申請,其中包括7份全虛擬銀行牌照(digital full bank licences)申請,以及14份虛擬批發銀行牌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 license)申請。其中就包括螞蟻金服、金融壹帳通、小米、位元組跳動等國內知名企業參與申請。
在虛擬銀行的新金融形態嘗試上,全球都在積極備戰。2018年3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向八家虛擬銀行頒發牌照,截止目前,香港虛擬銀行已經有3家開啟試業,分別是眾安銀行(ZA Bank)、小米和尚乘旗下天星銀行(Airstar Bank)以及螞蟻金服旗下螞蟻銀行(Ant Bank)。同時,匯立銀行(WeLab Bank)、渣打和攜程旗下Mox Bank、騰訊旗下富融銀行(Fusion Bank)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內測中。
而韓國早在2017年已有兩家虛擬銀行開業,分別為K-Bank和Kakao Bank,K-Bank在開業15小時內,獲1.5萬人開戶,而Kakao Bank則在開業五日內新開戶口數目達100萬。
疫情使得新加坡虛擬銀行牌照發放暫緩,這將拉大與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差距。

(圖:來源自網絡)
同時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
MAS表示正與新加坡銀行業協會密切合作,以促進個人和企業更廣泛地使用電子支付進行付款。
新加坡銀行業協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展一場持續的活動,以推廣PayNow、PayNow Corporate和SGQR的使用。此外,金融機構也各自採取措施以積極鼓勵所有客戶在金融交易中採用電子支付解決方案。
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200萬人註冊使用PayNow這一數字化跨銀行轉帳服務。此外,超過12萬家當地企業已採用PayNow Corporate和SGQR作為電子支付解決方案。
目前,新加坡支持PayNow的9家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花旗銀行、星展銀行/ POSB、滙豐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馬來亞銀行、華僑銀行、渣打銀行和大華銀行。
而為了搶奪支付這塊蛋糕,勢必迎來一場新的金融大比拼,可以預見的是...
為了搶奪用戶,這家銀行和金融平台畢竟使出渾身解數...
有用戶就有資金流通,一場疫情或許將改變新加坡的金融格局...
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