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5日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每天看到疫情的數據,加上在家辦公,減少外出,社交圈子小,更多新加坡國人感到抑鬱及焦慮。專家建議,不要將注意力放在數據,而是關注抗疫的集體行動,互相關懷和鼓勵。
截至新加坡時間3日凌晨,全球冠病病例已突破100萬,其中已經有5萬多人病逝。新加坡總病例已超過1000起,一名88歲新加坡永久居民昨天凌晨(4日)去世,成為本地第6名冠病死亡病例。
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週五(3日)宣布,從下週二(7日)至5月4日之間採取升級版的安全距離措施,包括全面實行居家學習和關閉多數工作場所。政府也強烈呼籲公眾待在家中,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翱翔輔導服務中心主任兼心理治療師袁鳳珠
數據天天更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不斷攀升,令一些國人感到彷徨且不安。
公眾陳蓉芳(60歲,家庭主婦)告訴記者,她非常關注新冠肺炎相關新聞,分分鐘都透過《聯合早報》的數碼應用程式獲知全球冠病最新數據。
她消極地說:「確診病例天天都在上升,也不知道到底情況何時才會好轉,加上得知冠病會在無症狀下傳染,所令我很擔心。」
關懷輔導中心首席治療師卓佳敏受訪時說,確診數據攀升難免搞得人心惶惶,但是若只把注意力放在數據,只會使人變得意志消沉,影響身心健康,無法正常作息。

本月7日至5月4日,大部分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將關閉,讓員工在家辦公,減少外出。(檔案照)
「許多人只注意確診冠病的數據,而忽略確診病例康復的數據。新加坡相較其他國家,康復的病患比率較高。我們也看到政府毫無鬆懈關注疫情的趨勢,調整措施並採取果斷的行動,加強防範,以免疫情進一步惡化。我們並不是孤軍作戰,何不把注意力放在集體抗疫行動?」
翱翔輔導服務中心主任兼心理治療師袁鳳珠也認為,正能量能戰勝一切,疫情讓人憂慮感加劇,但也因此看到不少人在面簿貼文相互鼓勵,甚至有人在公共場所分派口罩和消毒液,社區扶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