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11月7日11點20分,美聯社、紐約時報、CNN等美國主流媒體陸續報道,隨著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翻藍,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拿下超出270張選舉人票,在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中獲勝。

圖片來源:AP
如果票數有效,那麼拜登將正式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7日晚間,在得知最新的開票結果後,拜登已經將其社交網站的認證信息成功改為:「當選總統」。

拜登社交媒體截圖
拜登勝利演說
美國時間11月7日晚,剛剛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贏得過半選舉人票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及其競選搭檔卡瑪拉·哈里斯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發表了全國講話。
根據報道,拜登是一路小跑著上去宣布勝利,意氣風發。

拜登演講, 來源:騰訊
拜登首先表示,「(人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的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他指出,他已經贏得了美國總統選舉歷史上最多的選票:7400萬。
他接著表示對全美各地舉行的慶祝活動感到驚訝,並將之形容為「洋溢著喜悅、希望,將為明天帶來新的信念的一天」。「你們對我的信任和信心,將會使我虛心、謙卑。」

拜登演講, 來源:騰訊
拜登還對特朗普的支持者說,他理解他們的「失望」。他以前也「迷失」過。但現在,「讓我們給彼此一個機會」。他承諾,「我保證會成為一個不是尋求分裂,而是尋求統一的總統。」
拜登表示,美國人民已經明確地做出了選擇,現在是「為美國療傷的時候」。
拜登當選對新加坡有何影響
目前來看,拜登當選似乎已經成了定局。那麼拜登上任後對新加坡乃至整個世界有何影響,全球局勢又將有何變化呢?
新冠疫情
回顧拜登的競選綱領和部分演講內容,拜登認為美國的當務之急就是阻止疫情蔓延,如果疫情繼續肆虐,復甦經濟也無從談起。
大選期間,美國單日新冠確診數量屢創新高。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新增確診病例121888例,連續第三天突破單日新增病例數。當前,美國累計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正逼近1000萬,死亡人數已超過23.7萬。

美國平均病例上昇州
來源: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拜登強調,11月9日,民主黨將任命一個科學家和專家小組,以討論如何快速、有效地控制美國疫情,方案將同時把科學、同理心和關切心作為切入點。
若美國疫情得到好轉,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加快了人類徹底戰勝新冠疫情的步伐。
國際合作
拜登多次表示自己支持自由貿易、回歸多邊主義、反對關稅,這對比特朗普一直以來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來講,將帶領美國更加開放。
而對於新加坡來說,美國是第五大進出口的合作夥伴,貿易總額達到了430億新幣,美國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的來源。

李顯龍與特朗普
星展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泰米爾·拜格(Taimur Bai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會對亞洲有利,因為基於規則和多邊主義的貿易方法將恢復,新加坡的商業和市場也將會更加進步。
同時,拜登的上任意味著他很有可能復活早前簽訂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之前特朗普退出的WHO和巴黎公約可能也會一一加回。這對新加坡甚至整個世界來講,無意是利大於弊的。
能源政策
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前副館長霍爾表示,特朗普和拜登都清楚知道美新關係的重要性,因此,無論哪個政黨執政,新加坡都將繼續是美國的重要夥伴。

特朗普與拜登
不過霍爾認為,如果拜登當選,肯定會更加關注氣候變化問題,這將影響能源政策。而新加坡是推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主要國家之一,他相信美新在這方面將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中美關係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7月底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發表演講時表示,希望美國下一任總統能首先穩定與中國的關係,因為亞洲區域的長期穩定與繁榮必須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東南亞更喜歡促進和中國建立良好關係的美國總統,所以美國的對華政策也是東南亞國家關注的領域,這也是因為穩定的中美關係對地區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
新加坡也表示,只有當美國和中國彼此相處融洽時,東南亞地區才會受益。
相較於特朗普時期的單邊主義政策,拜登的執政綱領顯得較為溫和而理性。如今拜登當選,中美關係的基調很大程度可能改善。

拜登, 來源:騰訊
不過我們也要清楚,中美關係整體進入對抗階段已經是不可避免,發生顛覆性變化是不現實的。換句話說,不管當政的是拜登還是特朗普,美國政府對待中國的核心的態度並不會發生變化。
不過目前看來,不僅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趨勢值得觀察,而且特朗普在剩餘的任期內如何在憤怒的心情下開展對華外交,尤為令人關注。
特朗普拒絕接受結果
雖然勝選機會渺茫,但特朗普發表聲明稱,"一連串複雜的法律訴訟進程,才剛剛開始",他的競選團隊將在下周一發起訴訟。
特朗普還在社交網站上連續發布多條消息,表示「自己贏得了選舉」,並要求多州重新計票。

特朗普推特
截至美國時間11月7日,特朗普競選團隊已在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喬治亞州等搖擺州發起訴訟,並聲稱威斯康星州出現計票「違規」、結果可疑,申請在該州進行重新計票,增加了大選結果的不確定性。
不過拜登團隊也早有準備,表示其法律團隊已就應對「總統實施其阻止繼續計票的威脅」做好準備。
預計特朗普接下來將致力於在計票和郵寄選票「舞弊」問題上尋找突破口,以法律訴訟加最高法院的組合拳,不知道能否為其開闢一條新的「翻盤之路」,不過可能性也是非常之小的。

特朗普團隊推動訴訟進程, 來源:華爾街日報
每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會斗得你死我活,但無論如何,最後當上總統的只能有一個人。
我們看過競選總統候選人失敗後表現出來的泰然自若或氣餒懊惱,以及對手和國家的祝福。
2008年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在敗選後的演講中說道:「無論我們存在何種分歧,我們都是美國人。今夜大家感到失望非常正常。但明天,我們應該擺脫這種情緒,共同努力使我們的國家繼續前行。」
現在特朗普雖然還在掙扎,但可能也是強弩之末了。希望在敗局已定時他能夠像麥凱恩一樣,選擇一種不那麼激烈的方式來接受。
《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微博表示,我們中國人也沒有必要嘲笑或者挖苦特朗普,不如「一笑泯恩仇」,這也許是最好的結果。

胡錫進微博
這場「權利的遊戲」雖然還未正式宣布結果,但是目前看來「拜局「已定。我們見證了這幾天局勢的緊張,過程中的翻轉不斷更讓這場舉世矚目的權力之爭顯得格外膠著。
總而言之,世界希望拜登是一個開明的、開放的、支持全球化的新一任美國總統。接下來拜登會如何行動,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