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為一個更不明朗的新世界做好準備

2020年06月13日   •   7182次閱讀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以「堅韌應對外部變局」為題6月11日發表全國演說。

圖片來源早報

以下是部長張志賢演講稿全文: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暴發的新聞是在五個月前第一次傳開。在短短的五個月內,冠病從一個地方性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演變成全球危機。

冠病大流行擾亂了國際體系,也在各方面帶來深遠的改變。這些改變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並已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計造成影響。例如,現在要到國外公幹或旅遊,已不再像過去那麼容易,而新的公共和個人衛生標準也將成為新常態

許多例子已經顯示,疫情所帶來的改變已加快很多現有的趨勢。例如,越來越多的企業及員工都改在網上辦公,造成我們的商業活動、工作和購物方式出現不可逆轉的改變。這將影響企業互相競爭的方式,以及各國之間的貿易模式。在家辦公也意味著人們就算身在其他國家,也能在家從事相同的工作。這雖然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但也加劇了人們之間的競爭

此外,冠病疫情也加速現有的地緣政治趨勢。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爭加劇,全球供應鏈中斷,多個國家的社會和政治局勢也因為社會分化日益嚴重而變得更加不穩定。這些都助長了本土主義及保護主義浪潮。有些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的短期利益而採取單方面行動,這讓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在協調國際應對方案時面對困難。

這些事態發展已對國際體系和全球秩序造成威脅。70 多年來,國際體系及全球秩序為全球各國提供了和平發展的機會。對好幾代新加坡人來說,全球化和開放市場都是必然趨勢,但我們已經不能假設未來的情況也會是如此

今天,我將探討新加坡將面對的挑戰,以及我們會如何捍衛我國在全世界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我也將分享政府會如何照顧所有新加坡人,並使我國更加強韌,為一個更不明朗的新世界做好準備。

塑造未來的世界

世界各國應對冠病疫情的方式,將影響疫情後的國際格局。各國協作的體系是否會出現變化?隨著各國之間的戰略競爭加劇,大國之間是否還會展開足夠的合作,來克服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保護主義又是否會再度抬頭?世界在技術及經濟層面上會不會分裂成兩大陣營?

這樣嚴峻的後果是可以避免的。各國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扭轉這樣的趨勢。

冠病危機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儘管如此,各國不應該因為冠病而漸行漸遠,而是應該變得更團結,更加努力打造一個更和諧的世界。畢竟,狹隘地追求各自的利益,未必會帶來最好的結果,利人利己才是更有智慧的選擇。

疫情當下,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照顧病患、保護前線醫護人員、研製出有效的治療方式和疫苗,以及確保我們有充足的疫苗和醫療供應。

疫情結束後,經濟復甦的道路將是漫長的。我們需要制定新的國際協議以安全地逐步恢復跨境交流與往來。我們也需要更新、改革並強化國際貿易體系,以配合新的國際局勢。各國維持緊密的合作與貿易關係,總比大家互不往來或陷入衝突更理想

我們希望大國會帶領全世界戰勝冠病疫情。這將在疫情結束後,為一個煥然一新、開放、團結和包容的世界奠定基調和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人類就能一同採取行動,應對日益嚴峻的共同挑戰,如暴力極端主義、核擴散、網絡安全、未來的流行病和氣候變。這些都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大小,能夠獨自解決的問題。

儘管世界已有所變化,但有些事情卻不會改變。新加坡是一個位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多元種族小國,周圍都是土地面積比我們大得多的鄰國,而且容易受到我們無法控制的外部力量影響。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新加坡希望成為各國的好夥伴,為本區域的和諧作出貢獻。我們將繼續積極與我們的東協夥伴國,特別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建立密切關係和推進良好的合作,包括共同應對冠病疫情。

在這期間,我們和馬來西亞密切合作,以協調跨境人員和貨物的流通。為了體現東協的團結精神,我們向馬來西亞、印尼等成員國捐贈口罩、試劑盒和呼吸機等。我們也與東協各國和其他主要合作夥伴緊密合作,遏制病毒的傳播,避免疫情對本地區的經濟造成更大的破壞。

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以建設性的態度處理鄰國之間無法避免的雙邊課題。我們會竭盡所能解決這些問題,在維護新加坡利益的同時,爭取雙贏結果。在這些問題取得解決方案前,我們必須好好處理和遏制這些問題,雙方才能夠在更廣泛的領域裡展開互惠互利的合作。

即便是在疫情期間,新加坡也致力於在本區域乃至國際上扮演有建設性的角色。我國與主要合作夥伴共同確保供應鏈保持開放、暢通和堅韌。為了促進貿易往來,我們活躍於世界貿易組織,為數碼經濟更新條規。另外,在一個日益重視創造、保護和運用智慧財產權的世界裡,來自我國的鄧鴻森,最近受委接任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成為首個領導聯合國旗下組織的新加坡人。

作為一個小島國,我們也繼續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盡一份力。今年3 月,我國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呈了更新加強版的國家自定貢獻預案和長期減排發展策略。

這些重要的課題,都將影響世界未來的發展趨勢。

我們在呼籲大國負起加強國際合作的責任時,也不該忘了小國也有能力發聲和採取行動。於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組成二十國集團(G20)的同時,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聯合國中小成員國也共同組成環球治理組織(3G)。這個30個成員國組織向二十國集團提出中小國家對各種議題的看法,以促進更多元和具包容性的全球對話。新加坡也在聯合國內發起並繼續領導「小國論壇」,讓成員國集體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由11 個國家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前身是由汶萊、智利、紐西蘭和新加坡簽訂的P4 協定。以東協成員國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將東協以及與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夥伴國聚集在一起。這些都是能讓小國提出想法,加以落實並得到大國響應,藉此擴大合作的平台。我們會繼續在這類平台扮演積極角色。

要在國際舞台上扮演具建設性的角色並保護我們的國家利益,我們需要能幹且善於應變的外交官。我國外交部在各政府機構的支持下,努力在世界上為新加坡開闢屬於自己的道路,為新加坡人開拓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而冠病疫情所帶來的全球性改變,使這點變得更加重要。

更強韌的新加坡

新加坡要在世界立足,就需要保持繁榮昌盛,全國上下齊心。只有這樣,我們的外交言論才能讓人信服,我們才能防止敵人在新加坡操縱輿論、分裂社會,我們才能為他人提供價值,吸引其他國家和我們合作。我們必須保持堅韌團結,才能自信地面對全世界。

冠病疫情帶給我們嚴峻的挑戰,它考驗了我們應對國家危機的能力和決心。為了應對這次的危機,我們舉國上下全民一心,共同防疫。為了更有效地協調抗疫工作,我們在今年一月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新病毒不但兇險,還悄無聲息地快速蔓延,讓世界各國都難以捉摸。面對這個威脅,我們不得不在局勢不明朗和信息不齊全的情況下,做出艱難的決定。

這場危機消耗了我們許多資源,也重重考驗我們的應對能力。當疫情一波接一波來襲時,我們都能及時作出調整並迅速採取行動。每當疫情出現變化時,我們也實行新的防疫措施來減緩和遏制病毒的傳播。

多虧了大家在這段時間的耐心和堅持、配合與合作,我們才能成功減少社區內的新增病例。客工宿舍的疫情也已經穩定下來。我們將繼續檢測每一名住在宿舍的客工,確保他們沒有染病,能夠安全復工。因此,我們現在可以開始安全地逐步重啟各種活動,並會採取黃循財部長較早前在他的演講中所提到的必要防範措施。

在我們走出疫情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建設一個更強韌的新加坡,以便在一個更不明朗的世界裡快速和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接下來,我將說明我們在三大方面的韌性。這三大方面是危機應對能力、經濟韌性和社會韌性。

危機應對能力

首先,冠病疫情顯示,國家未雨綢繆,確保有足夠的儲備和韌性來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能光靠財力來化解危機,我們也需要有才幹、有經驗、能靈活應變,以及具有組織能力的團隊。

當冠病來襲時,我國的醫療保健體系能借鑑沙斯(SARS)疫情期間所累積的相關知識和經驗,以及因此而具備的專長和能力來應對。我們也能夠像對抗沙斯疫情時,藉助新加坡武裝部隊的力量,迅速開展追蹤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的工作。

然而,每個危機都不盡相同。對抗冠病疫情對我國來說是一項嚴峻的考驗,尤其是當客工群體出現大量病例的時候。我們很早便開始留意客工宿舍的情況,並已加強防範。不幸的是,由於冠病的傳染力比沙斯高出許多,我們之前的防範措施因而顯得不足。截至3 月25 日,本地的客工宿舍並沒有確診病例。但在僅僅10 天后,也就是4 月4 日,客工宿舍的病例就增加到26 起,於是我們果斷採取行動將病患隔離開來。然而,由於病毒的高度傳染力,加上客工在宿舍內過著群居生活,因此在兩周後的4 月20 日,客工宿舍每天的新增病例就達到1000 多起。

在這之前,我們已經預料到新加坡需要社區護理設施,也已經動工興建。我們在四月份早期加快了這些設施的建設進度,並擴大其規模,每天都在增加它們的容量。當疫情在5 月12 日達到高峰時,這些社區護理設施和其他類似設施共容納近兩萬名病患,比我國所有公共急症醫院的總容量還要大。我們動員了來自公共服務部門、政聯公司以及私人領域的資源,協助設立和管理這些設施。許多醫務人員也挺身而出,協助維持日常運作。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照顧到每一名病患,也不會讓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威脅到性命。

我們的團隊傾全力參與這次的行動,目前依舊馬不停蹄,努力將客工宿舍的疫情全面控制下來。如今每天的新增病例已減至高峰時期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也有約三分之二的病患已經痊癒。

儘管新加坡武裝部隊和內政團隊不曾為這樣的任務接受訓練或提前做準備,但他們展現了隨機應變和時刻準備就緒的特質,在短短几天內就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支援已經身在前線的人力部和衛生部同僚。工作小組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設立了疫情指揮、管控和通訊機制、派遣前線保障支援小組到所有客工宿舍照顧超過30 多萬名客工,以及支援衛生部的醫療援助計劃。

每天有多達1000 名病患送到我們的護理設施,而工作人員必須對他們一一進行追蹤、檢測和監察病情,還要把仍可感染他人的病患隔離開來並安全地把他們遷移到適當的住處,同時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治療。

在過去的兩個月里,我和工作小組的許多成員密切合作,也十分留意他們的工作情況。我很感謝他們每一個人付出非比尋常的努力,和無私的奉獻。這次的任務相當艱巨,而這支由全國人民組成的團隊表現得非常出色。

這次的經歷讓我清楚意識到,即便一切太平,我們也要居安思危,為不可預知的未來做好準備,為國家培育人才、積蓄力量。這樣一來,我們遇到危機時,才能果斷行動,並且靈活和快速地應對。

經濟韌性

第二,我們必須保持我國經濟的韌性。短期內,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應對冠病疫情對我們的生計和供應鏈所造成的直接影響。到目前為止,我們仍能通過積累儲備、擴大進口來源和自主生產,確保食物和必需品供應充足。這有賴我們經過多年努力才建立起來的工業產能和經濟韌性。

我們每天為國人提供有關疫情的最新消息,在應對這場危機時採取透明、有序和全面的應對方式。這進一步加強了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的信任,也提升了新加坡可信、透明的信譽,對我們來說相當有利。

過去,新加坡也曾面對並成功克服類似挑戰。在建國不久後的1967 年,英國宣布從新加坡撤軍。當時,英國的這項舉措可能讓我國減少20%的國內生產總值,並失去多達7 萬份工作,而當時的新加坡公民一共只有現在的一半。那可不是周期性的經濟衰退,而是長久的結構性萎縮。但國人還是咬緊牙關、奮力拚搏,堅毅前行。我們投資於人民的教育和基礎建設,對外開放,也大力發展新的工業領域,如造船業、修船業、電子業和旅遊業等。和1967 年相比,今日的新加坡堅韌許多,並更有能力開拓新市場、發掘新商機和創造新工作,以替代所流失的生意和工作崗位。

1/2
下一頁

555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5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5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2025年05月10日   •   1萬次閱讀
「川普朋友圈唯一受邀者」 ,周受資攜妻子亮相Met Gala 紅毯再成焦點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也打算來新加坡定居,設立家辦了
2025年05月1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打工人勿躺平!超全巴士攻略,一鍵直達馬來西亞嗨玩周末
2025年05月12日   •   1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2025年05月13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公婆奇葩育兒方式,讓我第一次有了離婚的念頭……」
2025年05月11日   •   9576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6498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5985次閱讀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2025年05月10日   •   5643次閱讀
股神巴菲特的15個投資建議,在新加坡必看
2025年05月09日   •   5472次閱讀
功成身退,薪火相傳:新加坡政治元老王瑞傑、張志賢同時隱退!盤點其對國家發展的奠基性貢獻
2025年05月09日   •   4617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617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4275次閱讀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2025年05月09日   •   3078次閱讀
驚!年輕家庭拒內卷炫富,借「新加坡身份」開啟理想生活新實驗!
2025年05月10日   •   3078次閱讀
在新加坡打到「神仙車」!綠植裝飾配免費零食,乘客直呼:情緒價值拉滿了
2025年05月10日   •   2907次閱讀
比爾·蓋茨啟動"世紀慈善計劃":20年內捐出99%財富(1080億美元),基金會2045年關閉
2025年05月10日   •   2565次閱讀
比爾·蓋茨閃現新加坡食閣!瞬間get了億萬富豪同款套餐!
2025年05月10日   •   2565次閱讀
52歲新加坡演員周崇慶獲國大中文系錄取
2025年05月07日   •   2223次閱讀
新加坡本地銀行開戶攻略指南——華僑銀行,您不可或缺的選擇
2025年05月11日   •   205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