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內閣同僚會在接下來幾天,和大家分享更多有關如何保持新加坡經濟韌性、推動經濟復甦,以及刺激經濟增長的計劃。
社會韌性
每一場危機都會對我國的社會結構造成壓力。建國時期的動盪不安,讓國人深刻意識到維護社會和諧與團結的重要性。
要維護得來不易的和諧與團結,第一步就是確保每名國人從小都有機會接受教育,以便將來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共享我國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們致力讓所有新加坡人都買得起優質的公共住房,讓他們更願意為國家的未來奮鬥。來自各族群的新加坡人居住在同一座政府組屋,在拉近彼此距離的同時,也促進了種族及宗教和諧。
在面對危機時,新加坡人靠經年累月建立起來的互信共渡難關。例如,2001 年的911 恐怖襲擊事件後,我們雖然共同面對恐怖主義的威脅,卻沒有因互相猜疑而導致關係緊張,造成社會分裂。同樣地,我們也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沙斯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機等重重挑戰,自始至終互相扶持。
此次的冠病疫情對我國是更大的考驗.我很欣慰看到許多國人以及在本地生活的外國朋友主動給予客工們關懷和照顧,種種善舉體現出他們的愛心和憐憫之心。他們不分種族和宗教,向社會上較弱勢的成員伸出援手。
其實,我們同為人類,在危機中的一言一行,揭示了我們真實的一面,並反映新加坡和其人民所秉持的價值觀。
冠病疫情並不是新加坡面對的第一場危機,更不會是最後一場危機。作為小國,我們比其他國家更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也更加脆弱。在新加坡短暫的歷史中,我們一次又一次經歷並克服了各種危機。我們可說是大約每十年都會遇上一場危機,其中一些還較為嚴重。這次的冠病疫情,是我在投身公共服務的40 多年裡經歷過最大且最複雜的一場危機。
為了對抗疫情,我們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動用了各項資源,包括國家儲備金、整個公共服務體系,並啟動危機處理機制和利用社會資本。
許多新加坡人也積極向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阻斷措施期間,大家各盡其責,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我們並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出現社會分化的現象。社會分化影響了這些國家妥善應對危機的能力,進而斷送了人民的生命和生計。
政府的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負責統籌我國對抗冠病疫情的工作,小組由新一代的部長、公務員、醫療專業人員、以及內政團隊和武裝部隊人員擔任領導工作。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第一次面臨重大危機。年輕部長諮詢了資深內閣同僚的意見,借鑑他們的經驗和知識,也在政府內部及以外廣納建議。過去幾個月,我同他們緊密合作,每天都交流意見,過程中大家也暢所欲言。他們臨危受命,不負所託,並發揮了團隊精神,積極率領新加坡人共同抗疫。這是我們一同確保新加坡領導班子的韌力、以及領導方針得以延續的方式。
新加坡人團結一致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堅信我們能夠克服這場危機,以及將來可能面對的任何挑戰。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夠打造更強大、更美好的新加坡。
祝大家身體健康,闔家安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