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日訊)一名與妻十分相愛的理髮師,阻斷疫情期間無法出外工作,每天和妻子相處時間雖然更多,卻加劇兩人矛盾。
資深輔導員受詢時都表示,受冠病影響有更多人居家學習或辦公,與家人相處時間變多,個人空間減少,再加上外部環境影響,尋求家庭輔導的人數有增多趨勢,常見經濟困難、失業、被裁、家庭矛盾、家庭暴力、離婚等問題。
飛躍家庭服務中心主任凌展輝在去年阻斷期間,接到七、八名來自各行業的男性匿名求助。

新加坡資深輔導員指出,去年尋求輔導人數比以往增加至少50%。(檔案照)
「男性願意主動尋求輔導,是非常罕見的現象。過往男性有困難,工作回來就打消念頭了。」
他舉例,一名與妻子十分恩愛的理髮師,期間無法出外工作,每天在家睡到日上三竿,與妻子相處時間雖然更多卻加劇兩人矛盾。
「他們認為伴侶像變了個人,太太念叨,孩子很吵。」
他說,做老闆的也因為員工無法開工,對未來前景感到迷茫,鬱鬱寡歡。
凌展輝說,身體有空間可以舒展,心情就會好很多。煩惱也可先從可控的煩惱著手。例如,比起煩惱工人幾時回來遙遙無期,老闆就可以先從政府給予的資助,來解決眼前煩惱。
他認為,透過遠程輔導,至少提供他們傾聽的管道,建立關係後再見面,這是好的開始,他也希望能鼓勵更多男性開口求助。
「每個人都有情緒,一直壓抑著可能影響心理健康,重點是要找人談,在不想跟朋友談的時候,至少有個溝通的管道。」
尋求輔導人數增加
去年尋求輔導人數增加至少50%,其中需同時接受藥物和輔導的人數和發現伴侶婚外情的幾率也有所增加。
觸愛家庭服務資深輔導員陳漢錫說,像出國旅遊和出外用餐這些可以疏導情緒、減壓和建立感情的活動,受疫情影響都沒有了,壓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抒發。去年到觸愛家庭服務尋求輔導的人數增加至少50%。
據他觀察,去年各年齡層出現抑鬱的情況變多,同時服藥並接受輔導的人數有所增加。
他指出,中心一般會先轉介有抑鬱傾向的人士到綜合診療所進行初步治療,醫生或開鎮定劑或安眠藥控制病情,同時再接受輔導,若病情沒有進展才轉介給心理醫生。
飛躍家庭服務中心主任凌展輝指出,隨更多社會經濟活動逐步放寬,孩子回校上課,情況已有改善。
翱翔輔導中心主席、心理諮詢師袁鳳珠則表示,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些有輕微憂鬱傾向者,在阻斷期間被發現患抑鬱症。父母在這期間發現孩子的逆境商數(簡稱AQ)差,無法適應新常態。而期間由於有更多時間留在家中,伴侶被發現婚外情的幾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