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關穎珊(Kevin Kwan)的作品《瘋狂的亞洲富人》(Crazy Rich asian) 在好萊塢獲得大賣,該片講述了一位美籍華裔紐約大學(NYU)教授與男友在新加坡的富裕家庭見面的故事。 這部影片更是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熱潮---新加坡富人到底有多富?為了進一步探究富人和窮人的差別,通過收集新加坡官方人口及收入水平數據,來看看新加坡富人到底有多富。

1.首先從新加坡官方網站下載2000-2017年全國收入數據,並在excel中進行數據分類,不同年份中top10%富人、平均水平、top10%窮人。

2. 帕爾瑪比值,是一種用于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標,帕爾瑪認為,如果將一國或地區的居民按照收入大小由低到高十等分,那麼中間50%的人所占據的收入份額也是全部國民收入的50%左右(即「50/50規則」),剩餘50%的國民收入被前10%和後40%的收入群體占有。一個國家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主要取決於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間分配的比例。 因此用前10%收入群體的收入份額除以後40%收入群體的收入份額可以最大程度上反映一國收入分配的變動情況,也就是帕爾瑪比值。2017年,新加坡的帕爾瑪比值達到了1.7,說明收入top10%的收入是後40%的1.7倍,在2017年全球帕爾瑪比值國家中僅次於以色列,排名第十。


3. 擁有這麼多財務的,富人是如何生活的呢?描述富人富有的其他指標是否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呢? 大多數的新加坡人是中產階級,約80%的人會住在公營住房中(由住宅發展委員會所開發的住宅)。在top10%的人群中發現,有37.9的人住在公營房中有62.1%的人住在私家別墅中,無論是公營房還是私家房,其房間數量都不少於3個,有近51%住公寓。


新加坡的政策中,買車特別昂貴,大部分的居民是沒有車的。在新加坡中,38.7%的人沒有車,61%的人有車,並且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擁有車輛的人數也不斷增加。




通過以上圖表製作,將各個表格放在一個儀錶盤顯示:

你的財富能否安然無恙?
這個時代,第二本護照從奢侈品到必需品
財富管理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財富增值。在選取財富管理機構的過程中,專業性成為首要的衡量標準。而判斷專業與否,機構的品牌與投資回報滿意程度是兩項最為關鍵的指標。接近半數的人還會考慮機構的隱私保密性、管理規範和客戶經理服務等因素。顯然,為了獲得客戶的認可,機構必須不斷進化,全方位提升服務的專業度和有效性。
高凈值人群的財富傳承
在中國,財富往往以家庭為單位存續「,富不過三代」像一句魔咒讓一些人耿耿於懷。因此,家庭理財的特殊性也為財富管理機構所重視,進而演化出更具針對性的財富管理策略。
在未來可能考慮的方式中,遺囑、家族信託、家族財富辦公室、企業股權或管理權等途徑是大部分人的選擇。除了買房、買保險等一般操作,更具豐富性和專業性的家族財富傳承方案逐漸被人們接受。
正如「未雨綢繆」在大多數人眼中是一個褒義詞,多達72.2%的人已對系統性安排家庭財富傳承有所考慮。32.2%的人將在未來三年內著手進行,四年後以及較長時間後進行安排的比例在18.9%。
高凈值人群尋求的財富管理服務
財富管理服務的類型不僅是機構能力的體現,更關乎普通人的切身利益。什麼樣的服務與人們靠得更近?數據最能反映市場的聲音,比如,近七成的人希望財富管理機構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拳頭產品,他們也普遍對於資產配置的規劃和建議表現出興趣。
此外,豐富的產品類型和投資理財以外的家庭金融服務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中國人面對的「財富」命題,也隨之更新到了新的版本。過去,財富在中國人眼中,大多是一個增量命題; 現在,中國人的財富體量已經相當可觀,增量固然很重要,但存量也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部分高凈值人群會親自打理家庭/家族財富,但更多人則會選擇財富管理機構來處理相應的事務—至少是關於財富的一部分事務。「財富管理,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的觀念已經廣為接受。
展望下一個五年,高凈值人群的規模將進一步增長,這意味著財富管理在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而高凈值人群對於財富管理的需求也將變得更為多元化。
除了家族財富保障和傳承、家族資產的長期增值等較為常規和傳統的事務,他們還需要更多與財富相關的服務,包括子女教育和培養、高品質生活、家族稅務規劃和諮詢、家族企業的投融資服務、境外資產的配置等,這也需要財富管理機構提供更高水準的服務。
※如有變化,以申請時最新內容為準。(圖片均來自及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