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的新加坡風味餐廳,女侍應生穿著一身卡峇雅服裝猶如「新航空姐」,但腳上卻穿著球鞋,菜單上的英文翻譯也鬧笑話。
網民彭志雄(48歲,項目經理)4月18日在面簿公開他到這家由當地人經營的餐廳的經歷,菜單上的翻譯讓他哭笑不得。

(受訪者提供)
他受訪時說,他是馬來西亞人,曾在新加坡工作9年,目前在北京也工作了8年。
由於已經很久沒回家,他非常想念家鄉和新加坡菜肴,在朋友介紹之下,4月17日來到北京的一家主打新加坡風味的餐廳「躍界」。
彭志雄說,一到餐廳,引人矚目的是侍應生,穿著一身卡峇雅就像「新航空姐」,可是她卻穿著球鞋。「拿了菜單一看,裡頭的翻譯非常搞笑。」

(受訪者提供)
據他所拍下的菜單,像是手抓風沙骨被直譯成「Grasp the sand bone」:

(受訪者提供)
獅城拋餅也直接翻成「Lion city throw bread」:

(受訪者提供)
獅城烤肉則被翻成「Singapore Barbegue Pore」:

(受訪者提供)
彭志雄最後點了咖喱雞和黃梨炒飯,他表示味道雖然不道地,但是還不錯,下次還會帶上朋友來光顧。

(受訪者提供)
林益民:整份菜單出錯
會造成反效果
受訪美食家表示,若是一兩道菜直譯命名,搞一搞噱頭還好,若整份菜單出錯則會造成反效果。
美食家林益民受訪時說,如果所有菜色都翻譯錯誤,外國人也會看不明白,容易誤導別人。
他也指出,過去中文菜單會以比較「吉祥」或是「漂亮」的字眼來命名菜肴,但顧客往往難以知曉那些是什麼菜,不過在英文翻譯上,一向來都會直接解釋食材和煮法,讓人簡介易懂,而不是直接翻譯菜名。

(受訪者提供)
網友反應兩極化
網友反應兩極化,有人嘲笑有人為餐廳「護航」。
持嘲笑態度的網友說,無論餐廳是否有意翻譯錯,顧客往往只會認為其實都是餐廳的疏忽,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幽默和包容。
為餐廳護航的網友則認為,拍照放上網的那個網民,其實可以直接跟餐廳提建議,而非在社交媒體公開來嘲笑它。
網友賈森留言說,在新加坡也有很多各國風味餐廳,其菜單上的原文翻譯也有不少錯誤,所以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文:楊量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