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新加坡,住在出租公寓的人想搬出去

2022年03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住在出租公寓的人想搬出去。

他們告訴我如何在中央公積金帳戶(CPF)中積累存款,然後去住房發展局(HDB)登記和排隊。

他們談論著等待和渴望。

他們的夢想不大: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擁有自己的房間;他們的夢想也有點黯淡:只有擁有自己的公寓才能有安全感,因為如果他們「出了什麼問題」(即早逝),他們的家人就不會住在街上。

基於這種搬出去的願望,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出租房屋的情況。

儘管一些人提到了社區的各種優勢,例如靠近市場或地鐵站、鄰居願意幫助他人等,但很明顯,租房並不是一個想永久居住的地方。

上述停滯狀態在他們心中是一種極不令人滿意的狀態,這一點可以清楚地感受到。

與那些在新加坡擁有自己的房子並打算終生居住的人相比,租住房屋的租戶渴望搬走。

因此,我們應該試著理解為什麼房屋發展局的出租屋和社區如此不受歡迎。

1940年代,當人們還未搬入所謂的組屋之前,多住在如圖中的店屋裡面。而當這些人之後搬進組屋之後,也將原本在窗外用竹竿懸掛衣服的習慣一併帶入組屋裡。圖/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新加坡文物局

1960年,由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PAP)成立建屋發展局(HDB)

▌出租公寓被營造的「刻板印象」

房屋發展局轄下的出租屋通常位於普通住宅區,並非孤立社區。

大多數以前的租賃住房單元由三到五棟建築連接,而較新的租賃單元則混合在「一般」自有住宅區。

如果是一個較老的社區,你會覺得自己住在出租房裡。

雖然過路人可能找不到,但該地區的居民知道出租房在哪裡。

自有住房和租賃住房的居民之間的關係有時很緊張,尤其是在共享公共空間時,如兒童遊樂場或體育場。

如果你不仔細看,你不會發現一套集體住宅的大部分或全部是出租單元,但只要你開始注意,你可以從街上觀察到一些線索。

首先是門。

識別出租房屋的一種方法是檢查門與門之間的距離。

出租房屋是所謂的一居室或兩居室類型,這意味著沒有臥室或只有一間臥室。

這棟一居室的公寓樓有客廳、廚房和浴室。

沒有獨立的臥室。

面積約35平方米(約10平);這棟兩居室的公寓樓有一間客廳、廚房、浴室和一間臥室,面積約45平方米(約14平)。

相比之下,房屋發展局的四居室大樓也是新加坡最常見的房屋類型,面積為90平方米(約27平),是兩居室大樓的兩倍。

因此,出租房屋相對狹窄,大門緊靠大門。

從外觀上看,你會發現出租房屋的密度非常高。

高密度是居民之間緊張關係的根源。

當被問及是否喜歡自己的生活環境時,許多人一開始說:「沒關係。

」但是如果你繼續說下去,你會聽到與他人住在一起帶來的麻煩。

許多人抱怨公共場所很髒。

如果他們住在共用垃圾槽附近,就會有大量蟑螂和螞蟻。

臭蟲在一些社區很猖獗,單個家庭很難消滅它們,因為它們會從其他家庭傳播。

這裡的鄰居互相幫助的比例高於我所在社區的比例,但有人告訴我,他們會小心不要太頻繁地與鄰居「混在一起」,以免成為流言蜚語的目標,因為如果他們太近,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很容易監控彼此。

居民們不想讓自己和家人難堪,也不想成為公眾關注的對象,尤其是單身母親。

他們對自己的聯繫人更加謹慎,因為他們「不想被談論」。

這些問題並非出租屋獨有,但密度過高會使問題更加嚴重。

出租屋的第二個特點是氣味

我去過許多出租屋,尤其是在老社區,那裡有一種獨特而難聞的氣味。

很難說是什麼味道,但這也是高密度的結果。

這種氣味伴隨著公共場所的垃圾,包括丟棄的床墊和家具,有時還有樓梯上的貓尿。

有限的室內空間意味著居民必須在走廊里晾乾衣服、床墊和布製品,因此氣味也來自濕布製品。

你會習慣這種氣味,但你總能隱約感覺到。

當我第一次開始做實地調查時,氣味是我進入租房社區時最明顯的感覺之一。

我的大腦會立即切換到野外工作模式;如果你已經幾周沒有去過那裡了,只要你聞到那種氣味,你就會聯想到與社區和研究有關的記憶和感受;我走樓梯時會屏住呼吸,尤其是看到貓尿的時候。

一名76歲的老人在組屋裡被發現孤獨死去,門外堆積了各種垃圾和回收物品

我不認為垃圾和氣味的問題,是因為租賃組屋居民不擅長維持環境整潔,新加坡其他密度較高的區域也會產生大量垃圾。別的社區能夠保持整潔,是因為有許多人付出勞力在打掃。關於氣味,我想到的是:一回家就聞到這些味道,仿佛進入與新加坡其他地方不太一樣的空間。無論他們是否察覺,租賃組屋的居民回家時,他們進入的區域不僅在視覺上有所區隔,在更原始的嗅覺方面也有特殊的標記。

進行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我不會覺得不安全。老實說,我一開始有點小心翼翼,現在回想起來,必然是因為心裡也對低收入社區抱持偏見。就像所有不公平的偏見,在經歷真實複雜的體驗後,就會漸漸退卻。一旦認識曾經入獄或犯法的人,他們就變成真真實實的人,而不是諷刺漫畫里的平面角色。

不過,除了對低收入社區先入為主的想法外,租賃組屋的第三個特點也助長危險、不安全的感覺,以及不信任與監視的氣氛,那就是無論實際或象徵意義上,租賃組屋社區都經常能看到警察。相較於其他社區,警車和警察更常在租賃組屋出沒。部分居民告訴我,那一帶除了警察外,還會有緝毒人員。租賃組屋隨處可見的立牌和海報,也不斷提醒人們潛藏的危險,提醒居民他們的生活隨時可能遇到什麼嚴重的問題。

也許有根據經驗、看似合理的理由,證明相較於其他社區,租賃組屋社區為何需要較多警察與這類立牌和海報;也許與其他社區相比,這裡發生過更多需要警方關注的事件(儘管很可能正是由於警察的存在,在這裡即使輕微的犯罪也較容易被逮捕)。但是我們不禁質疑,在大部分居民奉公守法的情況下,是否有必要營造出這麼明顯的危險和不安全感。更尖銳的問題是:

假使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標示會影響人們的自我認知,而且目的也是提醒我們思考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對於接收的訊息都只和犯罪與麻煩有關的人,會造成什麼影響?尤其是對在這些社區里長大的孩子,每天被這類提醒自己不要做這個或做那個的訊息包圍,又會產生什麼後果?

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是和一群來自英國的訪客走過「一般」社區,其中一名訪客笑著說,這裡到處都是振奮人心的標語。我笑了出來,告訴對方,是啊,新加坡有很多提倡「美德」的標語,她大呼:「沒錯!美德!」

那時我已經開始在租賃組屋社區拍照,發現那一帶有很多負面的標語,她的觀察立刻讓我聯想到租賃組屋社區和自有住宅區的對比

想像一個孩子,每天放學回家搭乘這樣的電梯;想像你是那個孩子,在低收入租賃公寓社區成長,每一天觸目所及都是這種負面的標語。

空間雖小,但電視機是必需品

正如一般人預期的,組屋內部維護的狀況不盡相同:有些家具稀少,有些雜亂無章;大多數都很乾凈,儘管少數很髒;有些住戶以自己的家為榮,打理得整潔清爽、精心裝飾;有些人很有藝術天分,繪製壁畫或用模板在牆上彩繪,裝飾他們小小的空間。

雖然有這些差異,不過由於空間不足,所有住戶都要設法替家人創造空間。房間不夠,代表客廳通常得兼作臥房,許多家庭的客廳只擺放少量家具,因為要留下睡覺的空間。有些人使用床墊,白天可以折起收好,晚上再鋪放出來;其他人則是使用地墊,或是直接躺在地板上睡覺;有些人有沙發床。很少家庭擺放能夠容納全家人的大餐桌,即使有餐桌,一次也只能坐兩、三個人,很多人使用摺疊桌。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能夠隨時將物品移開很重要。

居民的家具則反映出新加坡社會浪費的現象,部分收入有限的人擁有上好的家具,因為新加坡富人扔掉狀況還很好的物品。我有時在這些狹窄的組屋裡,看到漂亮的木雕椅子、華麗的床架,以及老舊但顯然制工精細的沙發。

此外,正如社工經常指出的,很多人有平面電視。

電視這件事值得我們特別探討。在新加坡和其他地方,時常聽到有人說,低收入者也許不像他們宣稱的那麼貧窮,或是思慮不夠周詳等,因為他們擁有大螢幕電視。從我採訪的社工和協助低收入家庭組織的職工口中,也經常聽到類似的說法。他們說這些話時,通常是以開玩笑的語氣隨口提及,而非經過深思或帶有惡意,例如:他們的電視比我的還大!

我也注意到拜訪的家庭幾乎都有電視,有些的確很大。

一般人以為低收入家庭是到連鎖家電賣場購買電器,因為可以分期付款。很多人提到這點時,是在暗示低收入者不夠謹慎、沒有撙節開支。確實有些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商品,最後付不出錢;然而,不能因此聲稱他們花錢不夠謹慎,應該是說他們的收入無法滿足某些重要需求。

低收入家庭經常是透過捐贈和二手商店,來取得家庭所需的物品,像是電視、冰箱、沙發、床、洗衣機和書桌。新加坡的有錢人家會在現有物品損壞前購買新電器和新家具,例如升級到解析度更高的電視。我拜訪的家庭中,很多都擁有不符合他們收入水準的電器和家具。雖然有些人是用分期付款購買,但有很多人會特意告訴我:這是某某組織給的,那是某某組織送的。

圖為買家們正在觀望新加坡政府於2013年推出的郊區私人公寓開發計劃的建築物模型。圖/路透社

比較年輕或擅長使用網絡的人,會在二手物品網站購買東西。凡是曾將舊衣服、家具或其他物品捐到諸如救世軍(Salvation Army)這類慈善機構的人,都知道那裡堆滿各式捐贈物資。所以電視機,包括大螢幕電視在內,不是告訴我們低收入家庭「思慮不周」,而是顯示社會的高度消費和浪費。

在2017年的新加坡,電視已經不能算是奢侈品,而是每個家庭都有的基本配備,有些家庭甚至擁有不只一台。每次拜訪低收入家庭,我發現電視幾乎都是開著。我們談話時,通常維持打開的狀態,只是會把音量調小。他們通常沒有第四台,所以是收看馬來語、泰米爾語(Tamil)或國語的公共頻道。

有些家庭透過網絡收看節目。此處的重點在於:

電視在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是花費高昂的城市,外出通常代表得花錢,孩子可能要求買東西,或是必須花錢吃飯、搭車、購買景點門票。此外,父母也擔心附近環境的不良影響,如果待在家裡,沒有玩具或電動遊戲會很無聊,從事其他興趣的能力也有限,因此電視成為重要的娛樂。電視機可能是低收入家庭最重要的電器之一,只排在冰箱和洗衣機(經常也是透過捐贈取得)後面。

新加坡知名網紅93萬新幣的HDB到底長啥樣?
2025年04月28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越住越小了?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他在新加坡買房6年損失近180萬新幣!買房需小心這類房產
2025年05月03日   •   7524次閱讀
1500萬新幣?新加坡這個區的公寓接連賣出天價!憑什麼?
2025年04月29日   •   5643次閱讀
新加坡有錢買landed,卻沒想過「爛裝修」後患無窮!
2025年05月01日   •   5643次閱讀
新加坡的高價轉售組屋都出現在這些區!最新房價形勢一覽
2025年04月30日   •   4617次閱讀
星展預測:新加坡房價或0增長,買家是機會還是陷阱?
2025年04月29日   •   3249次閱讀
最高1603萬新幣!新加坡公寓市場出現重大波動
2025年05月01日   •   3078次閱讀
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房地產對比出爐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閱讀
W公寓落戶新加坡:把頂配人生安放進每一天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閱讀
Bloomsbury Residences 公認的緯一高新科技與媒體圈的優越地理位置和圈層
2025年04月27日   •   1197次閱讀
The Golden Mile【新加坡市中心的商業投資新寵, 甲級寫字樓和醫療套間已開盤!】
2025年04月28日   •   684次閱讀
本地上月非有地私宅整體轉售價上升0.3%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閱讀
媒體圈住宅地段無法吸引發展商 招標活動截止當局未收到任何競標
2025年04月30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甲級辦公樓空置飆高!背後藏著什麼信號?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