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再接再厲,這次給您奉上Part II——公寓及有地房產篇。
公寓 Condominium
在新加坡,公寓是為高收入群體準備的住房種類,在購買時所需支付的首付比例比組屋高。
相比於組屋的100%租賃制,有些公寓的地產是永久性的。除此之外,公寓與組屋最大的區別便是公寓內的配套設施。
大多數的公寓都配有游泳池,健身房,多功能活動室,燒烤台以及保安等基礎設施。而更高檔的公寓可能還配有網球場,桑拿房,私人電梯等選擇。另一方面,市場上也有少數不配有任何設施的公寓類住宿,一般被稱為apartments。
在介紹私人公寓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種在組屋和私人公寓之間的房產種類——執行公寓。

EC執行共管公寓 Executive Condominium

示意圖
EC是介於組屋和私人公寓之間的神奇存在。它在建造完畢的前十年里屬於組屋,之後屬於私人公寓,擁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EC的配置一般與私人公寓類似,每套房子都精裝拎包入住,不像普通組屋那樣需自己購買大量家私。
這個香餑餑不經常出現,對購買者的消費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首付一般比普通組屋要高,總售價高,能拿到的津貼也較少。而且大多數EC都不在地鐵附近——大家普遍認為有能力購買EC的人一般也有能力買車,不差那擠地鐵的錢。

特點
大概面積:98-112平方米
層數:1-2層不等
幾廳幾室:1廳2-5室不等
幾個廁所:2-3個不等
幾個主臥:1個
非公/居民購買條規:不可購買
舊屋轉售條規:新屋住宿5年後可轉售給新加坡公/居民;新屋住宿10年後可轉售給外國人
轉租條規:新屋住宿5年後可轉租
房產制度:99年租賃房產
貸款途徑:可用建屋局或銀行貸款
家庭收入限制:夫妻與親屬合買——每月家庭收入不可超過$16,000新幣
私人公寓 Condominium

私人公寓是永久居民和外國人在新加坡最容易置辦的房產,不受身份限制,也不像有地房產一樣需要通過更嚴格的評估過程。

近年來,很多開發商都在推出更小面積的公寓,以捕捉中產市場。但公眾對這些「鞋盒公寓」(Shoebox Apartments)逐漸反感,促使政府細化了這方面的條規。新推出來的條規要求公寓把最小面積設定在35平方米以上,還按土地面積大小限制了每塊地最高所能開發出來的房子數量。
35平方米這個數字聽上去是不是有些耳熟?它也是二房式組屋的面積規格,只是兩者在價錢上天差地別。
私人公寓有一個明顯優勢,便是更寬鬆的出租條規。相比於組屋的嚴格把控,公寓的出租條規只需保持在一棟房內最多六位住宿人即可[vi]。舉個例子,如果你家裡有兩口人,那你可以出租給四個人。

特點
大概面積:35-1000平方米不等
層數:1-2層不等
幾廳幾室:1廳n室不等
幾個廁所:1-n不等
幾個主臥:0-n個不等
非公居民購買條規:可購買
舊屋轉售條規:無條規
轉租條規:可在任何時候轉租
房產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賃房產或永久地契
貸款途徑:可用銀行貸款
家庭收入限制:無限制
有地房產

因小島土地稀少,有地房產是如茶葉蛋般珍貴的存在,要價頗高。
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外國人能夠在新加坡購買有地房產。市區重建局在這方面的把控嚴格,只考慮為新加坡做出傑出貢獻的個體。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在新加坡購置豪宅的詹姆斯·戴森(Sir James Dyson),就把戴森公司的部分物業搬到了新加坡。

戴森在新加坡置辦的房產一角
但如果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爾賽土豪,我還能在這裡置辦有地房產嗎?
請向新加坡南部的小小島看去——聖淘沙灣(Sentosa Cove)是新加坡唯一不受這種限制的地方。

管家,你先把我的遊艇停一停,馬上就到聖淘沙了,咱家的房子配著遊艇停靠位呢。
組屋和公寓都是用建築面積來衡量空間大小的,而有地房產則是通過土地面積來衡量大小的。
一塊有地房產的地皮到底能建出多大的房子,全看那塊地上的條規。這些條規五花八門,包括最高層數,建筑後退紅線,外立面控制等等。因地而異,也因時而異。
特點
非公/居民購買條規:可購買,但永久居民和外國人需通過政府審批
房產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賃房產或永久地契
舊屋轉售條規:無條規,但永久居民和非公/居民購買者需通過政府審批
轉租條規:可在任何時候轉租
貸款途徑:可用銀行貸款
家庭收入限制:無限制
排屋 Terrace House

排屋是各類有地房產裡面積較小的,只要80平方米即可。排屋的一大特色就是房子與房子之間的那堵牆:
界牆
Party wall,
指鄰居之間共享的一堵牆,
一般以磚或水泥砌成。
界牆的設計,可從百年前說起。因當時所用的建築材料較容易著火,政府便要求每棟房子之間立起一堵不易著火的磚牆,以減慢火患蔓延的速度。直至今日,鄰居之間的界牆上所能開的洞口還是受管控的。

牆比房高,防火不慌
特點
非公/居民購買條規:可購買,但永久居民和外國人需通過政府審批
房產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賃房產或永久地契
舊屋轉售條規:無條規,但永久居民和非公/居民購買者需通過政府審批
轉租條規:可在任何時候轉租
貸款途徑:可用銀行貸款
家庭收入限制:無限制
最低土地面積:
- 排屋I: 80平方米
- 排屋II:200平方米
(排屋I 和排屋II 乃市區重建局的規劃別稱)
層數:按地區規定,2-3層不等
半獨立式別墅 Semi-Detached
半獨立式別墅,顧名思義,一面靠牆,一面獨立。
半獨立式別墅的一般占地要比排屋更大,但與排屋一樣,在設計上受界牆所限。就算把整棟房子敲了重造,這堵牆也要保留下來。

設計可以新穎,但是界牆不能拆掉。
特點
非公/居民購買條規:可購買,但永久居民和外國人需通過政府審批
房產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賃房產或永久地契
舊屋轉售條規:無條規,但永久居民和非公/居民購買者需通過政府審批
轉租條規:可在任何時候轉租
貸款途徑:可用銀行貸款
家庭收入限制:無限制
最低土地面積:200平方米
層數:按地區規定,2-3層不等
獨立式別墅 Bungalow

新加坡某處的獨立式別墅。
別問,問了我們也不告訴你在哪兒。
獨立式別墅大多比半獨立式別墅更大,且不被界牆所困,所以設計就更加五花八門了。
與上面兩種房產不同,獨立式別墅受土地覆蓋面積的把控。簡單來說,如果從天空往下看一棟獨立式別墅,它最多只能覆蓋土地面積的50%。
特點
非公/居民購買條規:可購買,但永久居民和外國人需通過政府審批
房產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賃房產或永久地契
舊屋轉售條規:無條規,但永久居民和非公/居民購買者需通過政府審批
轉租條規:可在任何時候轉租
貸款途徑:可用銀行貸款
家庭收入限制:無限制
最低土地面積:400平方米
層數:按地區規定,2-3層不等
土地覆蓋控制:50%
優質洋房 Good Class Bungalow

確切來說,優質洋房是一種獨立式別墅。
優質洋房
市區重建局設定名稱,專指在指定區域裡符合條規的房產。
優質洋房是市場上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全新加坡也就兩千多套。
每套優質洋房的土地面積都非常大,與其它房產相比是一個質的飛躍。如果哪家人說他們家實在太大,需要開個高爾夫球車往返不同地區,請馬上抱住他的大腿,並要求去他們家的優質洋房參觀。
但不是每一棟大房子都是優質洋房。按規定,只有在39個指定區域符合多項細節條規的房子,才能算是優質洋房。[viiii]。
頂級富豪的世界,就是如此的高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