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數不多的優質洋房中, 有些特別的房子被指定為保護建築,例如黑白洋房:

黑白洋房
Black and White Bungalow,
指建立於1900至1960年之間的一種洋房,因外形黑白相間而命名,是英倫都鐸風格及馬來人土著甘榜風格的結合體。
當年,大多數黑白洋房都是為了駐紮小島的英國高官所建。當年他們拖家帶口的來到蠻荒之地,立刻把老家的那一套也搬了過來,卻發現英國的那些畏寒建房技術好像在赤道不太靠譜。為了適應這裡的環境,快把扇子扇壞了的這群人只好向馬來鄉親們積極學習,做出了這些東西混合的宅子。
在後來的日子裡,這些宅子輾轉於各路富商之間,好多也早已被拆,最終能留下來的也就幾十套左右。
現今,這些優質洋房裡的稀缺物種大多已改造為商業用途,例如學校,公司,俱樂部等場所。因它們的歷史價值,大多數宅子的所有權已歸還給國家,只能租,不能買。
特點
非公/居民購買條規:可購買,但永久居民和外國人需通過政府審批
房產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賃房產或永久地契
舊屋轉售條規:無條規,但永久居民和非公/居民購買者需通過政府審批
轉租條規:可在任何時候轉租
貸款途徑:可用銀行貸款
家庭收入限制:無限制
最低土地面積:1400平方米
層數:2層封頂
土地覆蓋控制:40%
保護建築
Conservation
Buildings

除了上述的幾大種類之外,其它受保護的建築也可成為私人住宅,最常見的便是店屋:
店屋
Shophouse,
指建立於1940至1970年之間的一種排屋,因一樓為店,二/三樓為住宅而得名。
店屋乃東南亞地區的一大建築特色。在新加坡,大多數受保護的建築均為店屋。雖然有些店屋已歸國家所有,但也有店屋屬私人財產。
店屋的一大特色,在於它多樣化的使用用途。社區重建局對不同地區的店屋設立了不同的規定,有些地方可以商住兩用,有些地方只能做為住宅,有些地方只能商用。
除店屋和優質洋房外,其它擁有住宿功能的保護建築非常少見。
住宅類店屋特點
非公/居民購買條規:可購買,但永久居民和外國人需通過政府審批
房產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賃房產或永久地契
舊屋轉售條規:無條規,但永久居民和非公/居民購買者需通過政府審批
轉租條規:可在任何時候轉租
貸款途徑:可用銀行貸款
家庭收入限制:無限制
層數:按地區規定,2-3層不等
用途控制:按地區規定,可商住兩用,只商用,或只住宿
小結
在第一篇和第二篇里,我們簡單地介紹了新加坡最普遍的各種住宅種類。
住宅極度乾貨這件事,遠遠還沒完呢。

參考文獻:
[iv] https://www.hdb.gov.sg/cs/infoweb/residential/renting-a-flat/renting-from-the-open-market/regulations-for-renting-out-your-flat
[v] https://www.hdb.gov.sg/cs/infoweb/residential/renting-a-flat/renting-from-the-open-market/regulations-for-renting-out-your-flat
[vi] https://www.ura.gov.sg/Corporate/Property/Residential/Renting-Property
[vii] https://www.hdb.gov.sg/cs/infoweb/application-to-rent-out-bedrooms/terms-and-conditions
[viii] https://www.ura.gov.sg/Corporate/Guidelines/Development-Control/Residential/Bungalows/Locational-Criteria
[ix] https://www.ura.gov.sg/Corporate/Get-Involved/Conserve-Built-Heritage/Explore-Our-Built-Heritage/Conservation-Areas/Good-Class-Bungalow-and-Mountbatten-Conservation-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