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数不多的优质洋房中, 有些特别的房子被指定为保护建筑,例如黑白洋房:

黑白洋房
Black and White Bungalow,
指建立于1900至1960年之间的一种洋房,因外形黑白相间而命名,是英伦都铎风格及马来人土著甘榜风格的结合体。
当年,大多数黑白洋房都是为了驻扎小岛的英国高官所建。当年他们拖家带口的来到蛮荒之地,立刻把老家的那一套也搬了过来,却发现英国的那些畏寒建房技术好像在赤道不太靠谱。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快把扇子扇坏了的这群人只好向马来乡亲们积极学习,做出了这些东西混合的宅子。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些宅子辗转于各路富商之间,好多也早已被拆,最终能留下来的也就几十套左右。
现今,这些优质洋房里的稀缺物种大多已改造为商业用途,例如学校,公司,俱乐部等场所。因它们的历史价值,大多数宅子的所有权已归还给国家,只能租,不能买。
特点
非公/居民购买条规:可购买,但永久居民和外国人需通过政府审批
房产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赁房产或永久地契
旧屋转售条规:无条规,但永久居民和非公/居民购买者需通过政府审批
转租条规:可在任何时候转租
贷款途径:可用银行贷款
家庭收入限制:无限制
最低土地面积:1400平方米
层数:2层封顶
土地覆蓋控制:40%
保护建筑
Conservation
Buildings

除了上述的几大种类之外,其它受保护的建筑也可成为私人住宅,最常见的便是店屋:
店屋
Shophouse,
指建立于1940至1970年之间的一种排屋,因一楼为店,二/三楼为住宅而得名。
店屋乃东南亚地区的一大建筑特色。在新加坡,大多数受保护的建筑均为店屋。虽然有些店屋已归国家所有,但也有店屋属私人财产。
店屋的一大特色,在于它多样化的使用用途。社区重建局对不同地区的店屋设立了不同的规定,有些地方可以商住两用,有些地方只能做为住宅,有些地方只能商用。
除店屋和优质洋房外,其它拥有住宿功能的保护建筑非常少见。
住宅类店屋特点
非公/居民购买条规:可购买,但永久居民和外国人需通过政府审批
房产制度:30, 60, 99, 999, 999,999年租赁房产或永久地契
旧屋转售条规:无条规,但永久居民和非公/居民购买者需通过政府审批
转租条规:可在任何时候转租
贷款途径:可用银行贷款
家庭收入限制:无限制
层数:按地区规定,2-3层不等
用途控制:按地区规定,可商住两用,只商用,或只住宿
小结
在第一篇和第二篇里,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新加坡最普遍的各种住宅种类。
住宅极度干货这件事,远远还没完呢。

参考文献:
[iv] https://www.hdb.gov.sg/cs/infoweb/residential/renting-a-flat/renting-from-the-open-market/regulations-for-renting-out-your-flat
[v] https://www.hdb.gov.sg/cs/infoweb/residential/renting-a-flat/renting-from-the-open-market/regulations-for-renting-out-your-flat
[vi] https://www.ura.gov.sg/Corporate/Property/Residential/Renting-Property
[vii] https://www.hdb.gov.sg/cs/infoweb/application-to-rent-out-bedrooms/terms-and-conditions
[viii] https://www.ura.gov.sg/Corporate/Guidelines/Development-Control/Residential/Bungalows/Locational-Criteria
[ix] https://www.ura.gov.sg/Corporate/Get-Involved/Conserve-Built-Heritage/Explore-Our-Built-Heritage/Conservation-Areas/Good-Class-Bungalow-and-Mountbatten-Conservation-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