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冠病疫苗會不斷變種,科學家認為,「群體免疫」已經不可能實現。(網際網路)
作者 許耀泉
誰還記得冠病疫情暴發之初,有些國家曾提過「群體免疫」這個概念?
也就是說,在一社群里,只要一定的人數(一度徘徊在60%至80%人口的區間)對冠病擁有免疫力(可以是通過染病康復或通過接種疫苗),那這個社群就算是已經「戰勝」冠狀病毒,不會再輕易染疫。
如果不記得這個概念的話,也沒必要再記起,因為冠狀病毒實在太善變,這個概念早已不攻自破。
新加坡目前已有30%總人口(已通報)染疫,不過衛生部預計,本地居民人口當中約有60%已染疫。縱然我國93%總人口已接種了兩劑疫苗、79%人口接種了疫苗追加劑(第三針),我國依然沒有取得冠病群體免疫。
衛生部長王乙康前天(1日)在國會上引述國際科學家的看法證實,由於冠狀病毒會持續變種,逃避疫苗的免疫保護,群體免疫基本上是不可能在全球任何國家或地區實現的。
二度染疫情況或將增加 4萬名年長者尚未接種首兩劑疫苗
王乙康是在國會回答議員詢問時還指出,隨著時間推移,早前染疫者獲得的免疫力逐漸減弱,人們第二次感染冠病的情況預料會增加。
根據衛生部觀察,二度染疫的機率目前如下:

王乙康說,這可能是因為我國不久前剛經歷奧密克戎BA.2毒株引發的大波疫情,加上我國人口當中,許多人已接種疫苗的緣故,因此二度感染的幾率得以控制在低水平。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本地符合接種條件的60歲及以上年長者中,仍有4萬人未接種冠病疫苗追加劑,另有4萬名年長者未接種首兩劑疫苗。

本地仍有4萬名年長者尚未接種首兩劑疫苗。(海峽時報)
王乙康在公布這組數據時坦承,未完成基本接種程序的年長者當中,好些對於接種疫苗有著「根深蒂固」的顧慮,要說服他們比較困難。
他因此提醒公眾,這些年長者若感染冠病,會較容易患上嚴重疾病,為了保護這些年長者,以接種疫苗的人士必須做足安全措施,確保自己和他們不受感染。
這些消息乍聽之下像是當頭澆下的一大桶冷水,但王乙康要傳達的訊息倒也不全是那麼灰暗。

王乙康稱,能不收緊防疫措施而挺過一波疫情,顯示我國已在與冠病共存的路上邁進一大步。(海峽時報)
他指出,我國目前正在經歷奧密克戎BA.5毒株引起的一波疫情,但一般人的生活並不受影響,我國也沒有收緊任何社交限制,醫院的總體情況也比上一波疫情好。
而且從過去10天確診病例正在不斷下降的跡象來看,王乙康認為,最新這波7月初來襲,由奧密克戎BA.5毒株引起的疫情,「應該在這周內會繼續消退」。
能在不收緊防疫措施的情況下挺過新的這波疫情,顯示我國又在「與冠病共存」的路上踏出一大步:
「我認為,這是送給所有新加坡人的一份國慶大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