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任職聯合國難民署34年,林燕卿入戰亂之區,為改善人道救援放棄博士研究、曾冒著生命危險身處地雷遍布的沙漠邊緣,卻憑著韌力帶領團隊助聯合國建立難民救援應急能力和機制。
15年前退休的林燕卿(73歲)回首她任職聯合國難民事務署(UNHCR)的34年中,為了近距離接觸需要幫助的難民,除了上述經歷,曾克服過斯里蘭卡內戰高峰時的重重防線將救援物資送到難民面前,也曾被借調到聯合國維和部隊駐守阿富汗。
林燕卿受訪時透露,70年代東南亞難民潮時期首次接觸到難民問題,1980年左右,為更好了解這一課題和解決方式,當時在德國求學的她毛遂自薦申請短期加入UNHCR,獲得到日內瓦總部短期工作的機會。
她憶述,到了日內瓦總部後,參與實際救援任務的機會一個接一個來。

林燕卿今年被列入「新加坡女性名人堂」,成為8名獲獎女性之一。(受訪者提供)
「後來教授也在問我,到底何時回德國完成博士研究。我考慮了良久,最後想到即便完成了博士學位,我之後還是希望從事現在的工作,於是決定放棄學位,留在聯合國。」
林燕卿參與解決不同區域的難民危機問題和人道救援,爾後30多年輪流在總部工作和實地派遣任務之中。
被問及最有成就感的一項任務之一,林燕卿表示,每一項任務都有其挑戰以及留下的深刻印象,但要論成就,可能要屬她參與領導並為機構的難民危機處理行動機制,這套機制基本上仍沿用至今。
「1991年我們在結束土耳其和敘利亞戰爭引發的難民外派任務後,發現有必要建立一套應急救援機制,以便一有任何地方引發危機,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即可調動資源,動員人力前往救援,使整個行動更順利。於是我又再次有幸地被委任領導一支團隊,參與這項計劃。」
多年的貢獻與領導能力,讓林燕卿在退休前晉升為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行動組)助理處長。
林燕卿今年與其他7名新加坡傑出女性,一起榮登「新加坡女性名人堂」,並在周三於總統府獲頒獎項。

林燕卿在任期間深入難民群。(新加坡國立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提供)
獲此殊榮,林燕卿表示感到無比榮幸,並感謝新加坡婦女組織理事會設立名人堂,讓自己和其他傑出女性的故事被記載與分享,望能給予他人尤其年輕一代啟發。
年過七旬的林燕卿如今仍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且也是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
林燕卿說,她原沒想過會在聯合國任職,年輕時在國大選修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學士課程,她很清楚日後的志向就是從事社會工作。
「我當時持政府獎學金在國大念書,畢業後就在財政部任職,後來在有機會獲得獎學金到德國深造後,決定前往。」
那段期間正是東南亞難民潮時期,中越戰爭導致大批來自越南、柬埔寨和寮國的難民湧入德國。林燕卿得悉,請願加入為義工。
「無論是來自越南、柬埔寨還是寮國,很多都會說福建話、潮州話和廣東話這些方言。我因為從小在牛車水長大,聽得懂這些方言,且那時已經在德國生活了兩年,會說德語,對當地生活也熟悉了。於是我不僅能幫忙翻譯,當起難民和官員間的語言橋樑,也能協助這些新移民在異鄉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