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新加坡四馬路觀音堂昨早(2月16日)恢復「開庫借紅包」活動。眾多信眾冒著狂風大雨,在天未亮時就到廟外排隊「借紅包」,觀音堂還未開門,廟外就有超過200人排隊。

天未亮時就到廟外排隊「借紅包」。(何家俊攝)
根據民間流傳,在「開財庫」日子到廟宇「請紅包」能借富,也有人在前一年「請紅包」後心愿達成,特地回到廟宇還紅包。受冠病疫情影響,四馬路觀音堂過去兩年都取消正月廿六的「開庫借紅包」活動。2月16日是正月十六,觀音堂開始連續數天讓信眾入廟請平安紅包,直到分完為止。
《聯合早報》記者昨早6時走訪觀音堂時,已有約50人在廟外排隊,人龍越來越長,觀音堂早上7時準時開門,當時已有超過200名信徒排隊。

(何家俊攝)
排在第一位的信徒在清晨5時之前就到場了,不過她拒絕受訪。排在她後面、不願具名的51歲工程師說,由於他之後得趕去上班,所以一早就從西部召車到觀音堂。
同樣趕在上班前來借紅包的沈寶明(47歲),清晨5時30分就從裕廊搭乘公共運輸到觀音堂,並請了半天的假,確保自己有充裕的時間「借紅包」。「依照往年的情況,今天早意料到會有那麼多人來排隊。我每年都會儘量來這裡借紅包,祈求平安順遂。」
觀音堂開放不到10分鐘,就開始狂風大作,飄起綿綿細雨,雨勢越來越大,廟外許多賣花攤販的大傘也被吹翻。但排在廟外等候入內「借紅包」的信徒並沒有減少。

觀音堂開放後,就開始狂風大作,飄起綿綿細雨。(何家俊攝)
因沒帶傘而成了落湯雞的周易琳(44歲,銀行經理)說,就算被淋濕也不會離開隊伍。「我今天來這裡『借紅包』也來還我兩年前借的紅包,祈求闔家平安喜樂。身上還有借了兩年的紅包還沒還,即使淋雨,還是會堅持排隊。」
在觀音堂外售賣鮮花與香燭的攤販張麗鳳(68歲)說:「我已經有兩年沒看過觀音堂外有那麼多人了!我想,即使下大雨也有那麼多人排隊,是因為他們想要還兩年前借的紅包,畢竟有借要有還。」

(何家俊攝)
文:盧慧恩
攝影:何家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