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名澳洲女學生涉嫌在烏節路的一家內衣店偷竊,已被警方逮捕。(檔案照)
作者 許耀泉
我們常以「底線」來形容某件事情的最低條件和限度,如果他人觸碰了我們對某件事的底線,我們會覺得反感、憤怒,任何逾越底線的行為更是不能容忍。
問題是,每個人在相同事情上的底線未必相同,特別是在道德底線這方面。人的道德底線如果和法律相牴觸,就構成犯罪行為了。
近日來兩則跟青少年有關的負面新聞,或許恰恰反映了人們的道德底線和法律不符的現象。
首先是六名澳大利亞女學生涉嫌在烏節路偷竊的案件。
據澳洲媒體報道,這六名學生年齡介於14至16歲,來自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私立學校Bacchus Marsh Grammar School,來新加坡是為了參加英式女籃比賽。
這些女生涉嫌於星期天(11月13日)在烏節路的一家Victoria’s Secret內衣店偷竊,相信也在另一家店偷了一雙Crocs鞋子。警方當天接到報案後,便將她們逮捕。

肅毒局局長鄭忠輝。(聯合早報)
另一方面,肅毒局新任局長鄭忠輝11月11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涉嫌濫用大麻的新加坡少年越來越多,有些來自「非常良好」的家庭背景,不一定是破碎家庭,家長也沒有缺席孩子的生活。
他還指出,有跡象顯示濫用大麻的情況正快速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當局在過去9個月起獲的大麻也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量。
來自澳洲的六名女生所就讀的私立學校每年收取的學費是1萬3000澳元(約合1萬2041新元)以上,而每人來新參賽的費用則是大約3300澳元。
這兩則報道的共同之處,就是涉事者都是10多20歲的青少年,而且有些家境不錯。
誠然,擁有良好家庭背景的人也不一定見識相對廣博,就能經受得起誘惑,更何況這些還是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但偷竊和吸毒可不是一般青少年會犯的過錯,因此他們犯罪的原因值得探討。
六名澳洲女生的偷竊案仍在調查中,我們不便置評,但鄭忠輝卻以一句話概括了本地青少年吸食大麻案例增加的原因:
「國人(對毒品的態度)越來越開放,尤其是年輕人。他們認為,這些只是『軟性毒品』,我在電視節目和現實生活中都看到人們吸毒,看起來很酷。」
這句話透露的訊息是:有些年輕人認為吸食軟性毒品沒什麼大不了。

肅毒局在行動中起獲的毒品和其他物品。(肅毒局提供)
吸毒在新加坡屬於犯法行為,本地年輕人對新加坡針對毒品的嚴刑峻法多少也該有些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繼續吸毒,估計有兩個原因:
對大麻等軟性毒品和相關法律缺乏認識,不知道吸食大麻同樣屬於犯法行為;
知道吸毒是犯法的,但認為相關法律過於嚴格或不合時宜,因此決定我行我素(也就是方言中的「鐵齒」)。
第一種情況就得像鄭忠輝在專訪中提到的那樣,加強對於毒品危害性的宣導教育,並與父母攜手教育青少年。
第二種情況該怎麼解決不好說,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青少年由於熟悉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而更傾向於質疑他們所接收的信息,卻不懂得如何妥善處理信息和他們的認知不符的情況。
而且青少年由於年紀尚輕,道德標準容易受流行文化左右,底線可能隨時改變。
幫助青少年避免自身的道德底線和法律相牴觸的一個方式,可能是說服他們把質疑一切的態度也運用在自己的認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