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推動自由開放的貿易和全球供應鏈,對實現持久性復甦和創造就業至關重要。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羅馬當地時間30日上午(新加坡時間30日下午)召開。出席峰會的李顯龍總理在第一場討論上,就「全球經濟與全球衛生」的主題做簡短髮言時指出,目前全球公共衛生體系資金嚴重不足,協調各國行動也耗時太久。
「我們需要可信和包容的全球治理機制,以及穩定、持續性的撥款來彌合全球衛生安全缺口。」
李總理提醒,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的同時,冠病疫情仍構成挑戰。更具傳染力或更能對抗疫苗的新變異毒株可能出現,各國也仍承受疫情造成的巨大經濟、社會和生命代價。
建立集體韌性將是要素。這意味各國在近期得更快速地製造和在全球分配疫苗,確保持久、平等的復甦。長遠而言,各國必須加強疫情的應急準備和應對措施。
新加坡期待看到各國邊境安全重開,國際貿易和跨境活動也進一步恢復。李總理呼籲各國加大努力,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等國際組織合作,制定統一的安全旅遊程序,及各國相互承認、可相互操作的數碼健康證書。
此外,為自由、開放的貿易和全球供應鏈制定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也對推動持久性復甦和創造新就業至關重要。
「我們如果能把這做好,就能迎向更加繁榮、有韌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