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接手餐館,白明頤做了一年的準備,並學習做肉骨茶。(蔡振鴻攝)
25歲年輕女老闆從父母手中接下「好年海鮮村」,面對疫情,不結業、不辭退員工,每日收入僅百元,自掏腰包萬元求存。
面對疫情的挑戰,一些老店選擇結業,以肉骨茶和煮炒聞名並已營近15年的好年海鮮村(Good Year Seafood Village)至今仍在逆境中求存。
位於舊淡濱尼路的好年海鮮村,保留著甘榜氣息,目前由25歲的白明頤接手經營。原本是蛋糕廚師的白明頤受訪時說,父母已年長,辛苦多年,因此於4年前接手,本想要幫忙擴大生意,豈料遇到疫情衝擊。
「生意跌了80%,最慘時連一個顧客都沒有。我們有想方法通過社交媒體推廣,也有外賣服務,但我們的顧客多數是年長者,比較不會上網,也不會想叫外賣。」
白明頤指出,中餐廳都是要一家人一起吃才有氣氛,如今雖開放堂食,但還是有人數限制。「有了一點人氣,但每天也只有100多元的收入。」
她表示,餐館租金昂貴,店內有26個員工,進口蔬菜也受到影響,如今成本一直在提高。雖然如此,好年海鮮村堅持在夾縫中生存,不辭退任何一名員工,也不會減薪。
「我知道他們每個人都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養家餬口,這樣做對他們很不公平。我們每天自討腰包萬元,勉強維持,能過一天是一天。」
記者:項慧菲 攝影:蔡振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