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沿岸生態,國家公園局預計明年在烏敏島北岸約2.2公里的沿岸地帶展開海岸保護項目,用石塊建造岬角,讓圓齒狀沙灘在岬角周遭形成,使用以自然為本的方法逐步將現有海岸線向外推移,避免海岸侵蝕的問題加劇。工程預計2024年完成。
公園局今天公布烏敏島海岸保護項目細節。當局已在烏敏島北岸展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研究也正在進行。當局也展開諮詢,探討如何規劃這個範圍達1.65公頃跨領域項目。
環境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土地用途改變,加上船波(ship wake)和海浪帶來的影響,都是這一帶海岸逐年侵蝕(erosion)的導因。
除了計劃建造岬角讓沙灘逐步形成,將海岸線往外推,當局也計劃在沿岸地帶建造潮間帶岩池,種植耐鹽性的植物,改善和提升岬角周遭的自然生態。
公園局也計劃在已侵蝕的紅樹林底下放置大石塊,石塊底層則放有合適的泥土,進一步穩固海岸線,不要因為海岸線的侵蝕而流失更多紅樹林。
公園局此前已於2010年在德光島,和2018年克蘭芝海岸自然公園展開與保護海岸有關的項目,並取得良好進展。
以克蘭芝海岸自然公園為例,除了保留原有紅樹林並種植植物改善沿岸生態,當局也在部分長40 0米的沿岸地帶放置石塊保護海岸線,讓更多沉積物能累積下來,促進紅樹林再生,藉此加強海岸線韌性。
至於烏敏島南岸,當局也計劃後年於雙溪榴槤(Sungei Durian)展開紅樹林復育項目,範圍達5.7公頃,預計2024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