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剎人潮銳減生意減半 商聯總會設法注入活力

隨著防疫措施放寬,多個本地巴剎出現人潮銳減的情況,不少攤販反應生意跌至疫情前的不到一半。全國商聯總會小販部委員會因此展開討論,希望通過自動販賣機和籌辦活動等方式提升巴剎的競爭力。
早上9點鐘尖峰時段,中峇魯巴剎卻冷冷清清。為了節省開支,259個攤位當中,有約20個選擇在星期三或四少做一天生意。
攤主梁鑒泉說:「沒有辦法咯,現在縮短,好像說一個禮拜做五天這樣,不做多,因為有些(貨)你看,你買了也是剩下一大堆,根本都是不賺錢的。」
攤主鍾瑪莉說:「不是我一個,全巴剎人都呱呱叫很差,因為每個人不煮了,叫Grab外送服務什麼的,懶得煮啦。」
攤主孔燕貞說:「以前星期六、星期天這裡水泄不通的,現在你看大眼看小眼,小眼看大眼。」
文慶路上段巴剎多數攤位前葉門可羅雀。商聯會主席透露,近年來就有約15家經營數十年的攤位易主,他擔心沒有年輕人光顧,巴剎文化會逐漸消失。
文慶路上段巴剎與熟食中心商聯會主席鄧福祥說:「我有個希望,就是有關方面能夠幫忙這個巴剎,讓它起死回生,讓年輕的一代知道,這個是你們很熟悉的地方,不要讓它沒落了。」
全國商聯總會小販部委員會得知情況後,從幾個月前開始召開會議、構思點子,包括舉辦活動和打造更整潔的攤位等,希望為巴剎重新注入生機。
全國商聯總會小販部主席劉福記說:「攤販們年紀也大了,你叫他做整天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在想有些顧客可以預先購買,訂了之後,我們把這些人家訂了的食物放在自動販賣機,顧客只要來拿就可以了。」
劉主席也表示,這些點子要落實在全國的濕巴剎需要一些時間策劃,不過他們計劃在明年6月之前,搶先在一兩個濕巴剎進行試點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