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早報報道,今年5月,約54萬名七歲至20歲的新加坡人將通過教育儲蓄戶頭或中學後延續教育戶頭,獲得一次過300元填補額。

財政部和教育部星期五(4月28日)發文告說,這項填補是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加強定心與援助配套(Assurance Package)的一部分,旨在給家庭提供額外援助來應付孩子的教育相關開銷。
儲蓄填補細節
這筆一次過填補是政府每年填補教育儲蓄戶頭以外的額外補助。教育儲蓄戶頭或中學後延續教育戶頭的款項可用來支付獲批准的教育開銷和增益課程的費用。

填補額將在5月底前直接存入受益者的教育儲蓄戶頭或中學後延續教育戶頭,符合條件的學生家長將通過SingPass應用獲得填補額已存入的電子通知;沒有SingPass應用的家長則會收到簡訊通知。
社論:唯才是用其命維新
教育部長陳振聲4月18日在國會辯論政府施政方針和各部門附錄時,闡述了教育政策新理念,對「持續的英才」概念做出新論述,讓人耳目一新。他強調,「持續的英才」制度超越教育,貫穿人們的一生。

當然,在教育領域,這意味著摒棄既有的「一考定終身」分數主義,真正落實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身興趣學有所成,發揮所長。在教育領域之外,則是避免根據某一個時間點的某一次測試,來決定一個人的終身成敗。換言之,只要肯努力,每個人都應當在生命里的不同階段,得到表現和肯定的機會。
社論:唯才是用其命維新
唯才是用是新加坡立國的重要共同價值觀,前提在於落實《信約》所說的:「不分種族、言語、宗教」,而是通過自身的才華與努力,獲得應有的肯定和回報。

這是多元社會得以團結一致,建立集體意識和身份認同的關鍵,也是相對更為公平的選拔制度。實踐證明,唯才是用制度充分調動了國人的積極性,也因為體現一視同仁的平等精神,吸引大量鄰國人才參與本地的建設,取得了近悅遠來的政治效果。但正如陳振聲所坦言,沒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無缺的;正視這一點,才有可能精益求精。
社論:唯才是用其命維新
應當說,唯才是用制度是許多已開發國家成功的共同秘訣,因為它符合人性,能夠引起普遍共鳴。然而,當下許多國家出現政治不滿和社會動盪,部分反映了唯才是用制度內在的缺陷。

陳振聲總結了四個不完美之處:
1.以固化和狹隘的單一標準來定義成敗,很容易導致社會停滯不前;
2.可能導致「一考定終身」的情況出現,仿佛人生軌跡就此固定下來,難以改變;
3.可能導致社會漸漸出現物以類聚的分層化現象;
4.成為精英的人才容易誤以為自己的成就單憑一己之力,忽略了社會的助力而變得自私。

教育制度的改革,於是有了鮮明的宗旨和方向,「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也有了截然不同的意義。
讓唯才是用制度去蕪存菁,除了使每一個孩子在求學階段都能發揮自身潛力,更重要的是灌輸他們正確的公平價值觀,以便將來成為社會精英後,能意識到自己的成功不光來自個人努力,還有賴於公正的制度,因而也有義務確保制度的公平性持續不斷;同時懂得飲水思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向上提升。唯有如此,唯才是用制度才可能生生不息,長期煥發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