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橄欖枝
2025年,新加坡人工智慧核心機構 AISingapore(AISG)官宣啟動「人工智慧人才全額獎學金」,以「零成本讀博 + 頂配資源包」的組合拳,直接對標史丹福、麻省理工等頂尖學府的 AI 博士項目。
作為新加坡「智慧國家2025」戰略的核心落地項目,AISG此次獎學金計劃並非臨時起意。
過去5年,新加坡已投入超15億新元打造AI生態,從成立亞洲首個「AI 治理中心」到建設東南亞最大超算中心,從吸引OpenAI、Anthropic設立區域總部到推動星展銀行、新加坡電信等企業實現 AI 全業務覆蓋——而人才,正是這場生態建設的「最後一塊拼圖」。

據 AISG 官網數據,首批80個名額將覆蓋新加坡4所公立大學,按2000 +申請者計算,錄取率不足4%,其競爭激烈程度堪比「AI 界的藤校申請」。
這場被學界稱為「新加坡AI人才戰略轉折點」的舉措,不僅是對全球AI人才的「定向招募」,更揭開了這個東南亞小國想要成為「全球 AI 創新樞紐」的野心。

打破枷鎖
獎學金不止是錢
對於博士申請者而言,「經濟壓力」往往是學術專注的最大障礙,而AISG獎學金的第一重吸引力,正是徹底打破這一枷鎖。
經濟支持:覆蓋學術全周期
學費全免之外,國際學生每月6700新元(約3.6萬人民幣)的津貼,不僅能覆蓋新加坡租房(市中心單間約2500新幣/月)、飲食(800新幣/月)等生活開支,剩餘部分還可用於購買GPU算力、參加短期技術培訓或購置科研設備。

更關鍵的是,每年8000新元的國際會議津貼,能讓學生無需為「沒錢去頂會」發愁——要知道,NeurIPS、ICML 等頂級會議的註冊費+差旅費,單次往往超過5000新元,這一補貼相當於為學術曝光「買了全單」。
資源網絡:新加坡的AI生態
比錢更珍貴的,是獎學金背後的 「圈層入場券」。
獲獎者自動加入AISG主導的「AI 領袖計劃」,每月可參加與谷歌新加坡AI實驗室負責人、星展銀行首席數據官的閉門座談;每年有2次機會參與「AI 產品挑戰」,與企業聯合開發落地項目等。

此外,「100Experiments」基金允許獲獎者用10萬新元以內的預算試錯前沿技術,哪怕項目失敗,也能獲得AISG的技術復盤支持——這種 「容錯式培養」,在全球AI博士項目中極為罕見。

適配賽道
4所公立校各有王牌
新加坡4所公立大學的AI博士項目各有側重,無論你是計算機科班出身,還是跨學科背景,都能找到匹配的方向。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
作為新加坡AI研究的 「旗艦」,NUS的優勢在於基礎理論與交叉應用的深度結合。

其計算機學院的 「大模型研究中心」 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團隊指導,聚焦大模型的訓練效率優化(如 「稀疏激活技術」);設計與環境學院則開設「AI+建築」方向,研究如何用計算機視覺識別建築能耗漏洞,目前已與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合作,將 AI 模型應用於 10 個組屋區的節能改造。
申請小貼士:跨專業申請者(如設計背景)需在研究計劃中明確 「AI工具如何解決本領域問題」,例如 「用GAN網絡生成符合氣候適應性的建築立面設計」。
南洋理工大學(NTU):
NTU的強項在於AI技術的工程落地,其「自動駕駛實驗室」與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合作,開發適用於熱帶多雨環境的視覺感知算法(解決雨天攝像頭模糊問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則用AI預測新型半導體材料的性能,已縮短研發周期 60%。

適配人群:工科背景且有實驗室經驗者優先,若參與過「AI+製造業」相關課題(如智能質檢),申請優勢顯著。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
作為新加坡最年輕的公立校,SUTD以「技術+設計」的跨界特色突圍。其「信息系統技術與設計(ISTD)」方向要求學生既懂Python編程,又能做用戶體驗設計——例如2023屆獲獎者的「AI 助老交互系統」。

關鍵材料:作品集必須包含「AI 工具的設計應用」,比如用TensorFlow訓練用戶行為預測模型,再結合Figma設計交互介面。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
如果你想讓AI技術產生商業價值,SMU是最優選擇。其「金融科技實驗室」與新加坡交易所合作,用AI優化股票高頻交易策略;供應鏈管理方向則研究「AI 需求預測模型」,幫助企業減少庫存成本。

申請要點:研究計劃需附 「商業可行性分析」,說明技術如何解決具體行業痛點。

職業雙軌制
學術就業一步到位
AISG獎學金的「野心」,不止是培養學者,更是為新加坡儲備AI核心人才,因此在職業路徑上給出了「全保障」。
學術路:頂會論文+教職綠色通道
AISG為每位獲獎者配備「頂會導師團」(含 2 位頂會領域主席 + 1 位企業技術專家),從選題到實驗設計全程指導——數據顯示,2023-2024屆獲獎者平均在博士二年級就在CVPR、ACL等頂會發表首篇論文。

畢業後,80%的獲獎者進入全球Top 10高校做博後;通過「青年學者計劃」留校的獲獎者,起薪1.5萬新元/月(約7.8萬人民幣),且享受3年科研啟動基金(50萬新元)。
產業路:企業搶人 + 移民加速
根據AISG報告顯示,新加坡AI人才缺口達35%,獲獎者往往在博士三年級就收到企業offer。更關鍵的是,博士畢業後自動符合「高端人才計劃」,可申請永久居民,享受子女優先入學福利。
在AI技術重塑全球產業的今天,選擇一個能提供資源、容錯空間和職業跳板的博士項目,遠比單純追求「名校光環」更重要。
新加坡的這場獎學金計劃,本質是用國家資源為AI人才「鋪路」——從頂會論文到企業項目,從學術圈到產業界,從學生到永久居民,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支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