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受疫情影響,攤販突然退租走人,女荷官毅然接手母親的攤位當小販,一人經營菜頭粿攤三個月,用古早味收穫不少回頭客!
《聯合晚報》報導,疫情期間,不少小販生意受影響,但偏偏有人迎難而上。麥士威熟食中心的「華順記」如今已營業三個月,女攤主陳美鳳聽取顧客意見,不斷改良配方,用古早味征服了不少食客。
陳美鳳說,兄妹和母親多年前曾一起經營過雲吞麵攤,後來兄妹兩人因經營理念不合,她便離開去當荷官,而雲團麵攤過後也關閉。

陳美鳳毅然決然在疫情期間接手攤位,從荷官轉行當小販。
「母親於是把攤位轉租給他人,原本的租客也一直經營得不錯,直到遇上疫情生意嚴重受創,因此變選擇退租走人。」
租客退租後,母親的攤位一直空置著,每個月還得掏出近千元支付各種雜費,不服輸的陳美鳳便下定決心重新當小販。
「起初母親是反對的,她認為疫情期間難賺錢,寧可空置著攤位,也不願我去嘗試,但我卻是那種不試試看就不死心的個性,因此掏出自己的積蓄,從去年9月起開始當小販。」

鴛鴦菜頭粿包含黑白兩種菜頭粿,一甜一咸,一脆一嫩,別具一番風味。
陳美鳳一開始是賣釀豆腐的,後來跟弟弟學習炒菜頭粿和蚝煎的手藝,如今已經賣菜頭粿和蚝煎三個月了。
「起初有顧客反饋口味過甜,我便將菜圃咸甜綜合,久而久之也炒出自己的味道。」
攤位售賣的「鴛鴦菜頭粿」就是黑白菜頭粿的搭配,一咸一甜,一個香脆一個軟嫩,別具一番風味。
「最令我欣慰的是,不少顧客開始稱讚說我的菜頭粿『有古早味』,還頻繁回來光顧,讓我對自己的菜頭粿更有信心。」
陳美鳳2020年剛接手攤位時,考慮到附近有不少辦公樓,午餐時間有不少工作人士光顧,因此打算賣較清淡、少油的釀豆腐。
不料受疫情影響,不少上班族都在家辦公,釀豆腐攤的生意到周末更冷清,讓她虧損了2萬元(約6萬令吉)。
「深思熟慮後,我還是不願意放棄攤位,於是向弟弟拜師,苦練手藝,改賣菜頭粿,邊做邊學,慢慢地積累下來一些顧客,獲得一些好評。」
她也坦言,自己目前還未賺回虧損的2萬元,但有信心,下來生意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