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樟宜機場搭乘法航到巴黎,13個小時,從東半球到西半球,但這裡不是目的地。
下一班飛機是從巴黎起飛,向南,7小時,到達科納克里。接下來,從科納克里轉乘小飛機,半小時飛到卡姆薩爾港口,再乘車兩小時,最後一段路是土路,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車子開到礦山營地才是終點。
這裡是博凱,位於幾內亞西北部的一個省。
事實上,無論是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卡姆薩爾港,還是博凱,很多人都對這些地名感到陌生,有人甚至說不清幾內亞到底在哪裡。
而這樣一段路,過去五年,孫修順來來回回走了很多遍。

贏聯盟總指揮、韋立國際集團總裁孫修順在幾內亞現場
01
一段路
從科納克里到博凱的這段路很周折,不過,乘搭小飛機再轉車還是最省時的方式,也可以直接乘車,路上大約顛簸6個鐘頭。或者,在卡姆薩爾港口乘坐交通艇,走水路一個多小時,上岸後轉乘越野車到達博凱礦山。
贏聯盟的礦山營地,就在幾內亞博凱。 孫修順是贏聯盟的總指揮,很多與贏聯盟相關的事務,孫修順都得親自到幾內亞當地進行協調處理,博凱是他每次到幾內亞必去的地方。

自2014年成立以來,贏聯盟這個由多國航運、礦業、港口貿易企業共同組成的企業聯合體,在非洲西海岸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一次赴幾內亞,孫修順是去見證通往博凱的最後一段土路變通途的。
那條路16.5公里,被命名為「和諧大道」,由贏聯盟投資興建,採用連鎖塊進行路面硬化,工程造價700多萬美元。

和諧大道連接了礦區周邊村莊和博凱城區,開通之後,出行時間有望縮短一半,極大地方便了當地人的出行。
「這條大道的開通,了卻我的一個長久以來的心愿。」在和諧大道的開通儀式現場,孫修順很感慨。
他說:「記得2014年,當我第一次來到博凱的時候,看見這裡原來的土路雨天泥濘不堪,晴天灰塵漫天,村民的出行十分不便,我當時就萌發了一個想法,一定要為他們修一條高標準的硬化道路。」
孫修順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中文校友會會長
中文EMBA-19班
韋立國際集團創始人、總裁
幾內亞駐新加坡名譽領事
幾內亞贏聯盟總指揮
校友簡介

「今天,道路正式通車了,我們終於實現了這個宏願,履行了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我衷心希望這條大道的正式開通,能為博凱的經濟發展助力,為人民的出行帶來便利。」孫修順說,這條道路更是一個合作共贏的象徵,像一條紐帶,連接了幾內亞、新加坡還有中國,甚至是全世界。
在和諧大道揭幕儀式當天,幾內亞總統阿爾法·孔戴以及各級政府官員也親臨現場,共同慶祝和諧大道的竣成通車。
隨後,幾內亞政府在博凱當地為孫修順舉行了特別授勳儀式,授予他總統騎士勳章(Grade d'Officier de l'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以表彰他為幾內亞經濟發展和增進幾內亞-新加坡的外交經貿往來所作的卓越貢獻。


2018年11月21日,幾內亞授予孫修順(中)總統騎士勳章
總統騎士勳章象徵著幾內亞的最高榮譽,孫修順是第一位獲得該勳章的新加坡公民。
幾內亞總統孔戴在授勳儀式上對孫修順予以高度讚揚。孔戴說,「孫修順先生榮膺總統騎士勳章,當之無愧,眾望所歸,希望他帶領贏聯盟,繼續和幾內亞人民一起發展和建設這個國家。」
授勳這一天,11月21日,是孫修順的生日。這枚勳章成為孫修順54歲生日這一天,最有份量的禮物。

幾內亞共和國總統孔戴(右)高度讚揚孫修順(左)為幾內亞經濟及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
修路不是孫修順的主業,他不是做工程建築的,但他帶領的贏聯盟為幾內亞修路、架橋已經不止這一次。
孫修順當過海員,從事海運多年,他的事業多在海上。2010年,他在新加坡創立了韋立國際集團,成為海運企業的掌舵人。
然而,正值行業不景氣時代,全球海運市場陷入低迷。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自2011年起,就未觸及到2500點,而在海運業一度蓬勃的時代,2008年,BDI指數曾高達11709點。
為了擺脫航運與貿易的持續低迷,孫修順生生把自己的事業從海洋逼上了陸地。從遠洋運輸拓展到上游的礦業開發,從亞洲走向了非洲,幾內亞正是他事業的轉折點。
02
看見落後的另一面
幾內亞,這個位於非洲西海岸的國家至今仍在聯合國「最不已開發國家」(LDC)名單之列。2017年,幾內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到105億美元,這個數字比財富全球500強敬陪末座的企業年利潤的一半還少,而這卻是幾內亞整個國家的收入。
貧窮,成了幾內亞數十年來一直甩不掉的帽子。工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欠缺,糧食無法自給,常年依靠國際組織和外國的援助紓困,幾內亞不得不「習慣」在這樣的命運里掙扎。
鋁礬土、咖啡、可可和橡膠算得上是當地經濟的支柱了,但在經濟作物種植方面,幾內亞仍無法與非洲其他農業大國一較高下。在擺脫殖民統治60年後的今天,這片土地留給世人的印象,仍是落後。
2013年中,孫修順與合作夥伴到西非考察,通過走訪幾個國家,他們最終把目光聚焦在了幾內亞。
在創業家眼裡,落後的另一面意味著需要發展,而資源豐富更代表著未來潛力。孫修順想把幾內亞作為企業發展的新起點,山東人的性格里有著一股子韌勁兒,認準了,就去做。
回到新加坡後,孫修順立即決定調整戰略,一邊確立公司在幾內亞的發展計劃,一邊協調合作夥伴共同進駐非洲。正值項目火熱推進之際,伊波拉病毒疫情爆發了。
2014年,疫情迅速蔓延,國際企業紛紛撤離,幾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停止了幾內亞航線,不少商業項目和重大工程陷入停擺,令幾內亞貧弱的經濟雪上加霜。
當時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有關疫情報告顯示,伊波拉病毒疫情的致死率高達71%,幾內亞正是疫情的發源地。
撤,還是不撤?此時,面臨重大決策。
孫修順判斷,疫情總會過去,長期來看,這個國家還是需要依靠資源,向外發展。他給幾內亞政府打了一劑強心針,決定留下來。
在孫修順的倡議下,來自新加坡、中國和法國的四家公司創新性地組建了一個企業聯合體——贏聯盟,大家共同為幾內亞的礦業發展投入技術、資金、人才和支持。
在伊波拉疫情最危機的時期,贏聯盟為幾內亞捐贈了50萬美元,並援建醫療站。在後續運行期間,贏聯盟持續向兩座醫療站捐贈了價值十餘萬美元的藥品和醫療器械。

03
沒有最困難的,只有更困難的
疫情尚未徹底結束,2015年,贏聯盟就已啟動建設。港口從開工到建成,只用了100天,其他項目礦源勘探開發、水上物流設施、交通配套工程也都以令人驚嘆速度推進。
這些項目的順利實施和交付,不僅履行了他們當初給幾內亞總統孔戴的承諾,更是讓孔戴總統對贏聯盟的效率刮目相看。
幾內亞項目建設初期,王傳陽(NUS中文EMBA26班)就全身心投入在非洲。他是韋立物流的總經理,2015年,他幾乎扎在非洲一整年,被譽為「現場拚命三郎」。
從礦山、碼頭建設,到現場協調統籌來自世界各地的施工團隊,王傳陽每天很多功夫要花在管理和溝通上。
「法國人、黎巴嫩人、華人、幾內亞當地人,各種文化和習慣,不同的工作節奏和利益訴求。即便大方向一致,也會牽涉到誰先投入,誰可能就要承擔更多的風險,甚至是沉沒成本。」王傳陽說。
開路、架橋、修碼頭,所有建設項目都要從零開始。沒有最困難的,只有更困難的,因為很多條件不具備,擺在面前的一切,都是困難。
建設初期,當地硬體資源嚴重匱乏,很多設備都需要依靠從海外運輸到幾內亞,此時海上物流、航運必須先起步,來支持其他項目的完成。
一整年,真金白銀地投出去,七八千萬不見任何效益,做這樣的決策是需要過人的膽識和擔當的。王傳陽說,「孫修順是聯盟總指揮,很多決策都得他來做。考慮到整個聯盟的長久發展,他就拍板讓韋立提前承擔這筆損失了。」
主管航運的韋立集團副總裁孫志俊(NUS中文EMBA22班)說,「贏聯盟項目啟動伊始,我們就先行安排自己的船舶載運建設所需設備物資、生活保障發往幾內亞,為項目提供保障。贏聯盟項目打造了連結非洲和中國的雙向航運大通道,使韋立航運在海運業勇立潮頭。」

贏聯盟在幾內亞建設的一號港口竣工只用了100天
幾內亞官方語言是法語,但博凱當地很多人都是蘇蘇族,有自己的方言,村民只聽得懂蘇蘇語。
講中文的總指揮孫修順要想跟基層員工和村民交流,就需要由助理把自己的話翻譯成法語,再由當地翻譯把法語翻譯成蘇蘇語。當地雇員和村民有什麼話要讓孫修順明白,也要經過這樣一套流程。
在礦山營地,需要僱傭當地員工做專業技術性的工作。然而,不少應聘者都來自附近的村莊,沒受過教育,不識字。
曾在幾內亞現場擔任總指揮的芮世亮(NUS中文EMBA20班)說,在博凱工作生活過的兩年,他對當地印象深刻。芮士亮說,「當地村民的文盲比例很高。即便如此,贏聯盟也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做搬運工、旗手、保安等工作。受過一定教育的,就培訓他們做工程師、技術員、財務和社區關係等。「
贏聯盟在當地設立掃盲培訓中心,組織了兩期300多人的掃盲班。針對當地員工,制訂培訓計劃,培養有潛力的雇員承擔主要管理崗位的工作。
「很多困難,你簡直無法想像。在工地現場,多數人沒辦法通過手機和電腦進行現代化辦公。」孫修順說,「我們後來想了個辦法,在員工宿舍附近架起廣播大喇叭,每天定時用當地語言為他們播新聞,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世界。」
教育不能只惠及自家員工,孫修順意識到,要讓更多人走出貧困,還要為當地教育做更多事。
為此,贏聯盟幾內亞維修和擴建了多間小學校舍;與中國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合作為幾內亞培養年輕的海員;設立獎學金,資助幾內亞公務員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學習高效的治理經驗。

孫修順(左2)出席韋立船員學院為幾內亞培訓船員的開學典禮
經過五年的積累,贏聯盟在幾內亞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很多當地人都以能在贏聯盟工作為驕傲。
截止2018年1月,贏聯盟在幾內亞本地直接雇員人數超過6000人;專門服務於贏聯盟的分包商、服務商人員也超過5000人,加上間接就業機會,贏聯盟至少為幾內亞創造了15000個的就業機會,受益家庭1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