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邊境重開、經濟復甦,新加坡房地產市場近期回暖,無論是商業地產還是住宅地產領域,大宗交易都顯著增多,其中不乏中國買家的身影。

戴德梁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陳健珩向財新稱,目前觀察,中國買家前往新加坡大批量購房仍屬個別現象。圖:Ore Huiying/視覺中國
6月14日,一名擁有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新移民,斥資3880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買下位於新加坡燙金地段一整層辦公樓,引發熱議。該辦公樓位於新達城大廈2座,面積逾1000平方米,創下該棟辦公樓史上最高的單價紀錄。
此外,全球投資公司KKR在今年初斥資6億新加坡元,購得新加坡CBD辦公大樓安順二十號(Twenty Anson),這是該公司首次投資新加坡辦公樓市場。而印度尼西亞富商陳江和旗下的房地產公司Pacific Eagle Real Estate、香港私募股權公司太盟投資集團(Pacific Alliance Group)均在今年高價入手新加坡購物中心項目。
新加坡合登房產集團(Huttons)研究主管李思德向財新指出,經濟復甦和重開邊境,加之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背景,促使超高凈值人士和房地產基金的投資流向新加坡。在過去幾個月里,發生了多起大宗房地產交易,預計2022年下半年將會湧現更多此類交易。
房地產分析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 ( 簡稱RCA )報告顯示,儘管亞太地區大宗房地產市場增速放緩,但新加坡甲級辦公樓交易活躍,推動大宗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2022年一季度大宗房地產交易額同比增長21%至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4美元),創下2011年以來最高紀錄。
此次由中國新移民買入的新達城物業,最早由李嘉誠施下長江實業投資興建,由五座30至40層高的辦公大廈組成。大廈中央有一個名為「財富之泉」( Fountain of Wealth)、曾在1998年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噴泉。新加坡當地宗教文化相信順時針環繞噴泉三圈,將右手伸向水面,可獲得噴泉中的「正能量」,令此噴泉成為不少遊客的打卡地。
在住宅市場方面,中國買家也變得活躍。事實上,為防止房地產市場過熱,2021年底新加坡政府連夜出台降溫措施,將外國買家額外印花稅從20%調高至30%,市場隨之轉冷。不少外國買家棄買轉租,令新加坡住宅租金飛漲。
但據新加坡官媒《聯合早報》消息,5月底,一名來自中國福建的買家一口氣購買了豪宅項目康寧河灣 (Canninghill Piers)20個單位。該豪宅位於新加坡市中心,背後福康寧山,面朝新加坡河,盡享新加坡地標金沙酒店、濱海灣的美景,被不少高凈值人士視為「風水」寶地。
該報道稱,該名買家還可能多買10個單位,總交易額將超過1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4.84億元)。
根據新加坡最新政策,自2021年12月16日起,外國買家無論購買第幾套均須交納30%的額外印花稅。即使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身份的買家,購買第二套房產須分別交納17%或25%的額外印花稅,購買第三套房產須分別交納25%或30%的房產稅。因此,無論該名買家以何種身份,單交納的印花稅額可能將近3000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戴德梁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陳健珩向財新稱,目前觀察,中國買家前往新加坡大批量購房仍屬個別現象。與另一中國內地買家曾經熱衷的香港市場相比,「新加坡購房稅稍重一些,成本偏高,且房屋轉手存在諸多限制。中國內地有錢的買家,主要看地區物業的升值潛力,因此不一定選擇新加坡。」
*原文標題:新加坡房地產大宗交易增多 中國買家活躍
*免責聲明,分析內容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作為任何人或機構的投資建議

*本文為財新網「星港錢潮」欄目特供新加坡眼。「星港錢潮」是中國領先的專業媒體財新為新加坡和香港經濟和商業報道推出的重磅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