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0年代至今,客工的生活有多艱難?
編者按:
90年代初新加坡政策開放,大量新移民和客工湧入。一直到21世紀初,移民與客工都是如何在新加坡生活的?2013年的小印度暴亂究竟因何而起?作者就在《旅途》一書中以一位被聘到新加坡的中國女性視角,寫下了他的看法。
從中國到新加坡到日本 單身女性的異國生涯
我終能再次感受久違的異國風情。
自從離開家鄉,我勤於工作,認真生活。時間仿佛慢悠悠地溜達,卻又一縱即逝,青春也成了往事。今日的孤獨之旅,不正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就如我十幾年來的飄零生涯。
秋天,踏上日本東北的旅途,心境常被染得紅艷。

示意圖。圖源:pexels
那早霜,是大地的調色板。
漫山遍野的火紅,遙遙地懸掛天邊,矜持地傳送醉人的秋波,仿佛秋風一起,早霜一降,她已在無聲息中為大地換上彩妝。山林間隱隱滲透出更誘人的彩帶,有淺黃、橙黃、粉紅、淺紫、棕紅、大紅、深紅,有褪了青綠的,或是一片葉子中參雜著淺黃與粉紅、棕紅與深紅的層次,總之是一葉知秋,讓人不動聲色地感受大地的變化,增添生活情趣。當我與她親近,那被秋霜沐浴的姿姿彩楓,滲透涼意的晶瑩水珠,完全將我虜入情網。
這久違的艷麗,與故鄉的秋色同樣令人沉醉,讓我的心靈接受絲綢似地撫揉,我悄悄地將它擁抱,以作為一種對家鄉的永恆記憶和緬懷。
「願我的人生之旅,也如秋日的色彩般絢爛多姿。」
有多少次,我在匆促間出遊,踩進秋的斑斕世界。對於常年流浪的人,落葉含蓄地傳達著時間的哲理,生命的意義,當我深刻地感觸時間的永恆與生命的短促,悲秋便油然而生。
倘若能在短暫的歲月中,像楓葉一般地展現璀璨,也就夠了。可是,這些年來,我都做了些什麼?為個人,為家庭,為公事……回想起來,我空蕩蕩的心頭確實沒有留下絲毫刻骨銘心的記憶。
這種感觸深刻得令人慚愧。
我不知不覺地走入歷史的遺蹟。
江戶幕府第一代大將軍德川家康,無疑是日本歷史上最顯赫的人物之一。人生的過程冷峻短暫,他卻已建立了豐功偉業,權傾日本列島,將生命發揮得光彩。日本於德川時代形成統一的國家,有了通用的語言,這是重要的遺產。為了紀念他,家人於1617年在櫪木県建立的家廟,原只是座紀念性的簡樸陵寢,之後在他的孫子德川家光的指示下,不惜花費巨資,將家廟拓建成今日具有前後兩殿規模的「東照宮」,為當地帶來巨大財富。
我為眼前的古典美沉醉,它觸及我的人生追求,令我雀躍萬分,燃起探察的心念。這雕樑畫棟,華麗絢爛……梁間燕子飛,我想起盛唐,想起中國古文明的建築風格。
陰晦的天氣伴著雨絲,從我一踏進寺廟,就沒有放晴的跡象。
異國他鄉 邂逅新加坡人
「朋友們常笑我不懂攝影……到此一游。哈哈……能感覺放縱自由、隨心所欲,無拘無束,能夠到此一游已經是最快樂的事。」
那位中年男士,年齡與我接近,常見他指引團隊里的老少,該是一個值得結交的朋友。旅途中不乏交友的機會,可是在感覺上,他的親近和獻殷勤又令我退避三舍。
「這樣的板屋,就是發生地震,也能將傷亡降到最低。」
他和導遊倒是談得融洽,針對新加坡的高樓,日本的防震建築談得天花亂墜。難道他也喜歡單獨出遊?我還察覺從第二天開始,他總是遠遠地朝著我的方向注視,我自拍,就在大內宿,把手機的鏡頭對準自己時,他也提起長鏡,有意無意地為我留下紀念性的畫面。
這是掠艷嗎?那他的審美系統可真是出了問題。
他該掠取更年輕的美女,或是有日本特色的尤物。
可是,被拍攝的感覺也不錯,拍吧,千萬得要盡情盡興,我不在意,這不正顯示我的吸引力……
*
秋天的黃昏來得真早,我難捨地留戀起短暫的白日。
山頭艷麗的彩帶,正殷切地激勵著我的遊興,陽光已懶洋洋地躲進濃重的雲層里沉眠。

示意圖。圖源:pexels
街頭售賣紀念品、乾糧小食的攤子已經打烊。我心中躊躕,對時間依依,並暗自籌劃黃昏之後的節目,營造一個與她結識的機會。
她會接受嗎?
在日語歌曲中最常見的是男士放工後對酒的依戀,女歌手們對「Sake」的讚譽。那該是她們對男人與酒的認同。喝酒既成了一種文明,不論是獨酌或對飲,放工後走進酒館尋求麻醉是正經事。早歸還是代表一種「懶散」「不上進」的文化,這會牽連到家族的聲譽。現在我是領受了!
旅店樓下的酒館,是喝酒閒聊的好場所。我已經看到酒吧前台上對著酒杯凝視沉思、宛若心有千千結,又像是在懺悔的酒客。在天寒地凍的時刻,喝一杯日本清酒,可以暖胃,再重溫一日的歡樂,那可是最大的享受。
「對不起,沒經過你的同意就拍了。」我說。
「那真讓我受寵若驚。」她微笑。
「如果你願意,我會把相片傳給你,希望你不會介意。」
我大膽的探問了她的名字,她說「我叫杏梅,姓李」。於是,我以一貫在生意上往來的作風,從衣袋裡掏出名片派發,並提出邀請的意願,期盼她能接受我的善意。再見她臉上微帶敬佩、緩緩地消化名片上的內容。
「王志鵬先生,今天旅途勞頓,我累了,想早點休息。」
那一時刻,我溫熱的心情隨著四圍的雲煙快速冷卻。
「明天再繼續吧!」她說得體貼溫柔。
我見她往酒店的土產商品店裡逛,想是被精美包裝的糖果餅乾所吸引。沒一會,她就消失了蹤影。
我過後仔細思考了她的回應,那是她的矜持,她並沒有拒絕我的好意,她確確實實地保留了見面的希望和空間。
在新加坡工地的抗議 外籍客工與老闆的差異
五年前,當王志鵬從父親王東武的手中接過「佳華建築」的業務時,王東武對建築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建築業帶動國家經濟的騰飛,是財富的象徵。」他告訴志鵬。
仿佛在傳達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未來的20年,它在島國仍有強勁的發展潛能,前景美好。」
他了解國小地寡的島國,對建築業的需求。「佳華建築」建設了20年,在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下,就如一隻翱翔的飛鷹。隨著外來移民的湧入,工商業、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國家為加強活力,更多地開發地面資源,大興土木。
新世紀的經濟建設與時俱進,講求速度、效率和品質,建築業也不能例外。了解了這一點,王東武借鑑國際建築行業的技術優點發展業務,配備的日新月異,現代化的硬體與軟體的擁有,不單是公司的資產,更為它注入強大的競爭動力。
身為建築業的先軀,他告誡王志鵬未來建築業面對的挑戰。
「傳統上需要大量人力的搬運作業,已跟不上時代,這將拖延工作時間,不合經濟規律。」他說。

示意圖。圖源:unsplash
「國人受教日高,願意在太陽下流血流汗拼搏的人漸少……他們更趨向白領事業的追求,坐在辦公室里,免除流汗,避開工地意外的風險。」從面對徵聘員工的困難,他認為「業者遲早都得改變策略,考慮支付昂貴的人頭稅、住宿和工資,聘用客工。」
工程已啟動一年的「武吉巴督建築工地」,今晨再次響起警鐘,干擾了承包工地的總負責人王志鵬的心境。
「Boss,你快點來,會鬧出人命的,我們搞唔掂……」
「已經半個鐘了,是客工……就在將要完工的那一棟樓。」
這是王志鵬最初接獲的消息。他即刻想起工頭林大柱。
「你在現場,由你全權處理,小心點,我忙。」
這炎熱之晨,他本想在家裡督促一項燈飾的裝修工程。自從大廳的燈飾壞了,他幾乎是在陰暗裡過夜,好不容易等到公司的馬來西亞籍電工度假回來,約好今早來修理,通過他能為自己節省一點開銷,可是偏偏這時工地出事。
林大柱在發給他的簡訊中堅持立場:「這次你非得親自出馬不可,沒有人能夠代替你發言。」
工人別出心裁地抗議無疑分了他的神。他不敢大意看待林大柱的簡訊,任何疏忽的罪名都能導致不可預見的嚴重後果。
(以上文章節選自小說《旅途》)
《旅途》內容介紹
《旅途》以90年代初至21世紀初,新加坡政策開放,大量新移民和客工湧入的時代為背景。這些移民和客工抱著不同的目的,經歷重重的艱難挫折,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本書刻畫了他們在異國他鄉的努力和為新加坡的建設與發展作出的貢獻。
《旅途》也是首部描寫2013年小印度事件的華文長篇小說,對客工不滿情緒的導因進行了深刻的描述。
小說人物眾多,作者對這些人物形象的描繪,細膩生動,以不同人物性格的發展,將故事推向不可預測的高潮。生動地描寫了他們的不同境遇,忠實反映了這些移民和客工與新加坡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關係的現實生活。
作者簡介
李選樓,新加坡公民,祖籍海南省瓊海市坡頭村,筆名伍兩、擇浩。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士。現為新加坡文藝協會會長,《新加坡文藝》主編;新加坡作家協會、熱帶文學藝術俱樂部永久會員、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會員、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會員。
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詳情,可以通過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參加7月30日的新書發布會:

《旅途》長篇小說新書發布會 李選樓 著
日期:2023年7月30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國家圖書館大廈16樓觀景閣
National Library Building, Level 16, The POD
100 Victoria Street Singapore 188064
主辦:八方文化創作室 新加坡文藝協會 吾廬俱樂部
對談 漂泊人生——從《旅途》談開去
李選樓(作者)與 王虹宇(吾廬俱樂部總經理)
特邀:
成君(新加坡文藝協會榮譽會長):品讀李選樓長篇小說《旅途》
張森林(本土寫作人):獅城客工的離愁與悲歌
楊宜穎 (主持)
在發布會上,現場購書更可享有20%優惠!如果有朋友無法到達現場,卻想要購買此書,也可通過購書連結前往: https://doi.org/10.1142/g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