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出訪日本的李顯龍(右)在出發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總編輯井口哲也專訪,針對世界局勢、中美關係、美國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俄烏戰爭與國際秩序等熱點問題發表看法。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的占比已增加,若不和中國發展貿易,不僅會付出很大代價,還會製造更多摩擦。新加坡支持中國參與亞太地區事務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並是「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成員。
新媒報道,李顯龍上周五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指出,機會和市場都在中國,各國不能不和中國做生意,並且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
但他同時表明,許多亞洲國家也希望加強與世界各地,包括與歐盟和美國,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聯繫。
他說:「我們必須在世界各地尋找機遇,也必須保持平衡。」
李顯龍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占全球經濟比重增加,與中國有更多貿易往來是正常的。
「假如你說雖然中國占很大一部分,但我不想和他們進行貿易,那你不僅要付很大的代價,還會製造更多摩擦,並減少維護和平的機會。」
根據新加坡總理新聞秘書提供的文字實錄,李顯龍在專訪中就中國參與亞太事務、美日在亞太的角色、印太經濟框架等課題闡述看法。《日本經濟新聞》已於昨天刊登專訪。
李顯龍訪問中說,中國一直有計劃地參與亞太地區事務,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現在也有「全球發展倡議」,新加坡支持這些倡議,也是「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的成員。
「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由中國在聯合國發起成立,剛於5月9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高級別視訊會議,有6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
在評價中國對地區事務的參與時,李顯龍說:「我們認為這有積極意義,因為一個繁榮發展、參與區域事務的中國,遠比一個我行我素,不與區域其他國家好好融合、協調,並遵守同樣規則的中國來得強。如果中國失敗、貧窮和動盪,也會給亞太地區帶來很多的困難。」
日是中國以外亞洲最大經濟體
談到美日能在亞太地區扮演什麼角色,以讓本區域達到更好的平衡,他指出,日本是中國以外的亞洲最大經濟體,新加坡希望與日本有更多經貿往來,以維持平衡、保持韌性,不會過度依賴任何一方。
「我們能夠共榮發展、獲益於相互依存的關係,而這也會促使大家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與安全。」
新加坡是今年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輪值主席,中國大陸和台灣去年都先後提出申請加入這項協定。
被問及新加坡要如何處理時,李顯龍表明,雖然新加坡是輪值主席,但決定權不在新加坡手上。
他說,CPTPP是個開放的組織,達到CPTPP高標準的經濟體都能加入,而成員須通過協商做出一致決定。輪值主席會徵詢和聽取各個成員的意見。
李顯龍預計,諮詢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個別成員會有各自的觀點,也可能會先和申請者分別討論,才向輪值主席表明立場。成員在做決定時會考量貿易和投資等經濟效益,也會從戰略和更宏觀的角度思考這件事。
歡迎中國加入CPTPP
他重申,新加坡歡迎中國大陸加入CPTPP,但中國大陸須達到標準。
他說,這是必須詳細探討的問題,最後的決定還取決於成員達成的共識,而大家很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
文/圖: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