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宣布,將確定退出總理接班人的重責大任,年僅60歲的王瑞傑辭官理由是因為「年紀太大」。他表示,當他幾年後完成接班任務至70歲退位,能為新加坡做長遠規劃的「時間跑道」太短,所以讓賢年輕人。李顯龍也尊重王瑞傑的意願。
隨著總理第一順位接班人退位,有望接班的4位年輕人,分別為陳振聲(51歲、貿工部長)、王乙康(51歲、交通部長)、黃循財(48歲、教育部長)、李智陞(44歲、國家發展部長),4人平均年齡只有48.5歲,他們同時在2011年大選中投入政壇,至2021年的10年間,至少經歷過3至5個部會部長職的歷練,「年輕卻又經歷豐富」是這些准接班人的共同特點,他們應該都已經做好接班的準備,年輕不是問題。
環顧全球的民主國家,大概只有新加坡的國家領導人,是由上一任領導者有計劃性的挑選、競選和精心培養出來的,而不只是選舉和權力分配下的產物。
今天的新加坡是優秀的「專業人士」治國,而不是「政治人物」治國;國家治理本就是極為專業的工作,所以應該交由經過精選培養的專業人士治理,新加坡之所以有今天多項世界或亞洲第一的經濟、教育、金融、資訊、法制、國民年均所得、幸福和健康指數上的輝煌成就,必須歸功於多年來專業人士的用心經營管理。
老子《道德經》第60章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國家治理、企業經營和名廚烹調的道理都一樣。中國商朝的開國功臣伊尹是名廚出身,他曾告訴商朝國君商湯,烹調時應注意「甜、酸、苦、咸、鮮」五味調和,這就如同治國的道理:「外交、內政、法制、教育、財經」必須並重,為官時必須:「遠見、公平、效率、清廉、專業」兼顧,假如治國和為官的理念有交集,國家怎能治理不好?
國家治理或企業經營,挑選和培養接班人是重中之重,如此才能永續經營,接續前朝理念。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至今,56年間確實做到了領導人的專業培養,他們先「知人善任」而後「選賢與能」、「擇優而仕」。領導人知道「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的道理,所以,即使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半個世紀,非但沒出現貪贓枉法的政治文化,反而是國家理念和願景能一路傳承、貫徹始終。
回顧大馬的政局演進,是越走越偏離正軌。早期的領導人,在經濟、福利和教育的施政上,不能公平對待不同的族群;在接班人的培育上,只考慮權力的分配,凡逆我者亡、順我者昌!所以領導人一代不如一代,最後演變成國家停滯。
2018年換了政府,領導人馬哈迪是耄耋之齡的95老人,這是新加坡准領導人平均年齡的雙倍,老人家戀棧權位的結果,造成政黨分裂,政治人物陷入永無止境的鬥爭,這是國家的禍害。
國家領導人在位時有兩項重責大任,其一、把國家治理好,人民安居樂業;其二、培養接班人,國家的發展能世代傳承。可是我們過去的領導人做到了?沒有!
只希望天佑大馬,在紛擾的政爭中,能有「以民為本」的政治家橫空出世,希望能效法新加坡以「專業」取代「政治利益」治國,把國家帶向長治久安,不斷改善,止於至善!